貴州建立農村道路監管雲平台 避免事故預防工作措施「層層衰減」|農村交通管理

導語:貴州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寬容度較差的道路通行環境,尤其是農村地區道路安全防護設施缺失、道路監管存在盲區等問題突出,對交通安全造成極大影響。然而,近年來貴州農村地區道路較大事故次數和死亡人數卻逐年下降,來看貴州如何利用大數據助力農村交通管理。

一、貴州農村交通管理工作面臨哪些挑戰?

☞ 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於交通基礎建設

農村地區道路安防設施缺失、技防設施缺乏、標誌標線不足,導致翻墜事故高發。近30年來,10起特大交通事故,100%均為農村道路翻墜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三起特大惡性事故,均為農村公路車輛翻墜事故。近10年來,18起重大交通事故,100%為翻墜事故,其中,15起發生在農村地區。

☞ 道路監管存在盲區

農村道路戰線長而交通管理力量嚴重缺乏,全省配備的6600名鄉鎮交通安全協管員和2.3萬名勸導員中,專職人員佔比不足20%,農村地區道路特別是通村公路失管失控現象嚴重。

二、如何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針對農村道路戰線長而管理力量薄弱的難題,貴州搭建了“省、市、縣、鄉、村、組”共享共用的農村道路監管雲平臺,將信息化觸角延伸至佔全省道路總里程83%的農村道路,以戶籍化管理模式全面採集全省農村地區人、車、路、氣候等交通要素,以及跟場管理、交安宣傳、紅白喜事打招呼等工作數據。截止目前,農村地區駕駛人和車輛信息戶籍化率高達90%以上,實現了農村道路交通要素“底數清、情況明、記錄全”。

自2015年9月份農村雲平臺正式啟用以來,通過“一週一點評、一月一通報、一季一約談”的方式,平臺得以迅速推廣。目前,平臺已有5.2萬名用戶,除4475名交警外,其餘均為各級道交辦工作人員,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協管員。在健全完善全省農村交通管理機制的同時,最大限度調動了農村地區交通管理力量,開闢了 “事前預警、事中監管、事後倒查”的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 事前:利用短信平臺推送預警信息

事前,縣級道交辦利用12123短信平臺,向交警中隊、交管站、勸導點責任人推送趕集趕場、紅白喜事、民俗節慶、重大活動、道路隱患等五類預警信息,引導警務流、管理流、資金流向重點時段和重點路段傾斜。

☞ 事中:監控重點時段、節點,跟蹤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

事中,鄉鎮幹部、交通安全員、勸導員根據預警信息主動作為,對重點時段、重要節點進行監控,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跟蹤,並將工作開展情況以圖片、日誌形式上傳至雲平臺備查。兩年來,在農村地區交警警力無明顯增長的情況下,各方基層管理人員共勸導、制止各類交通違法行為3700餘萬起,形成了“節點有人守、隱患有人治、趕場有人跟、節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 事後:倒查職能部門和責任人履職情況

事後,縣委、縣政府及縣委督察局按照“三必查”原則,對職能部門和責任人履職情況予以倒查:一查預警簽收率,二查預警處理率,三是通過工作數據跟蹤排查、工作軌跡比對分析、責任人員定位等方式,對工作開展不力或未盡職盡責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進行責任倒查。

“貴州省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監管雲平臺”的推廣應用,初步破解了農村地區交通管理“有機制,無落實;有機構,無人員;有措施,無手段;有責任,無追究”的“四有四無”難題,成功避免了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措施出現“層層衰減”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