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疫黴病危害大!專家說,掌握這幾招不用怕!

白粉病在辣椒、番茄、黃瓜、西葫蘆等各類蔬菜上均會發生,病原菌除靠空氣流動和農事操作中的傳帶進行傳播外,薊馬、蚜蟲、粉蝨等蔬菜上的害蟲也會傳播,特別是在6月~7月夏季露地辣椒、番茄的結果期,如果遇到高溫時晴雨交替、天氣悶熱,白粉病就很容易發生流行。如果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鬱閉;氮肥施用過量;灌水過多或雨後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茄果類蔬菜連作,土壤菌源量大的情況下,都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

白粉病、疫黴病危害大!專家說,掌握這幾招不用怕!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辣椒、番茄最好不要與茄果類、瓜類蔬菜連作,建議能與蔥、蒜類蔬菜輪作。合理密植,避免栽培密度過大。施足充分發酵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清除菌源及時摘除植株下部的老葉、病葉,清除因白粉病造成的落葉,減少再侵染的菌源。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及時噴施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劑2000倍液等。此外,還可用65%甲硫·乙黴威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注意:一是白粉病的防治一定要早。當植株下部零星葉片出現褪綠的黃色斑點時,就要噴施保護劑進行防治,或根據往年的發病情況提前半個月的時間進行預防。常用的預防性保護劑有硫磺懸浮劑,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和多抗黴素水劑等,務必把白粉病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二是注意輪換交替用藥,以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三是在使用三唑類殺菌劑如氟硅唑時,一定要嚴格用藥濃度,切不可過量用藥,以免產生藥害。

白粉病、疫黴病危害大!專家說,掌握這幾招不用怕!

辣椒疫黴病防治技術

有農民朋友反映,露地辣椒莖稈基部變黑,幾天內就全部死亡了,這是怎麼回事?如何防治?

這是典型的辣椒疫黴病,此病是辣椒生長期的重要病害,在露地平作情況下,發病尤為嚴重。

一、症狀

辣椒疫黴病又名黑脛病,在辣椒栽培中,主要為害莖基部,病部縊縮,莖基部變黑凹陷,植株兩三天內凋萎死亡,在多雨的情況下,常常在莖稈分叉處產生水漬狀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從莖節處向上擴展,病部易折斷,溼度大時,病斑表面有白色粉狀黴層。該病也能為害果實和葉片,葉片多從葉緣開始,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型水漬狀病斑,病斑迅速擴大,至全葉腐爛或乾枯;果實多從蒂部發病,產生水漬狀不定型病斑,迅速變褐軟腐,葉片及果實病部表面都會長出白色稀疏黴層(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囊梗),病果後期變為褐色僵果,但不脫落。

白粉病、疫黴病危害大!專家說,掌握這幾招不用怕!

二、病原及發病條件

病原為鞭毛菌亞門辣椒疫黴真菌。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的主要侵染來源,甘肅種子一般不帶菌。越冬後的病菌在條件適宜時,經灌溉水或雨水飛濺到莖基部引起發病,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借雨水、澆水反覆侵染。

該病菌喜高溫高溼,當田間氣溫在25-30℃時,相對溼度高於85%時,易流行;當氣溫合適時,只要莖稈周圍及葉片有水膜存在4-6小時,即可完成侵染,2-3天完成侵染循環。

因此,該病流行速度快,易形成毀滅性損失。一般田間積水或田間通風透光不良的地塊,發病嚴重;雨後不及時排水,易流行。

三、防治辦法

1、起壟栽培,合理密植。辣椒為半乾旱深根作物,必須起壟栽培,且壟高應在25公分左右。辣椒灌水必須淺灌,任何時候灌水都不能上壟面。

2、搞好田園衛生,及時清除病殘體,並帶到田外集中處理。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72.2%普力克水劑或72%霜脲·錳鋅500-600倍,98%惡黴靈可溼性粉2000倍,70%乙·錳可溼性粉10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500倍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400-500倍連噴帶灌,每株灌藥應在150毫升以上,7-10天一次,嚴重時5-10天一次。來源:三農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