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嘧菌環胺是由瑞士諾華公司( 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開發的嘧啶胺類內吸廣譜殺菌劑 ,具有保護,治療,葉片穿透的活性。 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盈枯病以及小麥眼紋病等。

化學名稱:4-環丙基-6-甲基-N-苯基嘧啶-2-胺。

理化性質:純品為粉狀固體, 有輕微氣味:熔點 75.9℃; 密度 1.21 (20℃);蒸氣壓(25℃): 5.1×1 0-4Pa(結晶體 A),4.7× 1 0-4Pa(結晶體 B);分配係數(25℃)LogP:3.9(pH5),4. 0(pH7),4.0(pH9);溶解度(g/L 25℃): 水中 0.02(pH5)0. 01 3(pH7), 0. 01 5(pH9),乙醇 1 60,丙酮 61 0,甲苯 460,正己烷 30,正辛醇 1 60,離解常數 pKa=4。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毒性:大鼠急性經口 LD50>2000m g/Kg;大鼠急性經皮 LD50>2000m g/Kg;大鼠急性吸入 LC50(4 小時)>2000m g/L 空氣。本品對兔眼和皮膚無刺激。野鴨急性經口 LD50>2000m g/Kg;魚毒 LC50紅鱒 0.98~2.41 m g/L,鯉魚 1.1 7m g/L,大翻車魚1.07~2.1 7m g/L;Am es 試驗呈陰性,微核及細胞體外試驗呈陰性,無“三致”。

主要劑型:50%、62%水分散粒劑,50%可溼性粉劑,40%懸浮劑

作用機理:通過抑制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和水解酶的生物活性. 導致病菌死亡。

作用特點:嘧菌環胺為嘧啶胺類內吸性殺菌劑,主要使用於病原真菌的侵入期和菌絲生長期. 嘧菌環胺可迅速被植物葉面吸收。 具有較好的保護性和治療活性, 可防治多種作物的灰黴病。

適用作物:小麥、 大麥、 葡萄、 草莓、 果樹、 蔬菜、 觀賞植物等。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防治對象: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 白粉病、 黑星病、 盈枯病以及小麥眼紋病等。

使用方法

(1)防治辣椒、草莓灰黴病的使用,於發病初期開始噴霧,每畝用50%水分散粒劑30~50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

(2)防治葡萄灰黴病,在發病初期,每畝用50%水分散粒劑稀釋600~1000倍液葉面均勻噴霧。間隔7~10天噴一次,一般噴霧2~3次。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常用優秀配方

(1)62%嘧環·咯菌腈水分散粒劑:本品是由嘧菌環胺和咯菌腈混配而成的殺菌劑,兼具保護和治療活性。能抑制蛋氨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關的轉移,抑制真菌菌絲體的生長,最終導致病菌死亡。每畝用40~60克,對葡萄灰黴病、觀賞百合灰黴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6%嘧環·啶酰菌懸浮劑:本品為兼具長效的保護和治療活性的內吸性殺菌劑,可抑制病原菌細胞中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和水解酶活性,並抑制病原菌體呼吸作用,每畝用40~60毫升,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黴病。

防治灰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黑星病、葉斑病,就用這個新藥

(3)40%嘧環·甲硫靈懸浮劑:嘧菌環胺是蛋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劑,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甲基硫菌靈屬苯並咪唑類,是一種廣譜性內吸殺菌劑,能防治多種作物病害。用2000~3000倍噴霧,對蘋果樹斑點落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65%嘧環·腐黴利水分散粒劑:本品是由嘧菌環胺與腐黴利復配而成的殺菌劑,嘧菌環胺為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劑,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具有保護、治療、葉片穿透及根部內吸活性。腐黴利是內吸性殺真菌劑,主要是抑制菌體內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用1000~1200倍液噴霧,對葡萄灰黴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葡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