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就發生在長子縣發鳩山。發鳩山亦名鹿谷山、發苞山、廉山,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還高出120米。山間峰戀疊起,怪石嶙峋,雲濤霧海,景色奇特。2009年,精衛填海傳說被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5月28日,我慕名來到了位於山西省長子縣城西約25公里處的發鳩山景區,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從溝口上到主峰,先要步行一個來小時,穿行於山林之中,再拾級而上。峰頂是一塊麵積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這裡修築廟宇,近年修建了“精衛塚”廟宇。尤有特色的是拾級而下不遠的“南崖宮”獨具風采。這是一處在懸崖峭壁構築,分三層排列的石洞宮殿式建築,依山築就。每層開鑿三窯,窯中有隔牆,分為二洞拱碹。一層計三窯六洞,洞殿之間以石階上下左右相連,十分精巧,當地人俗稱“九窯十八洞”。論風格,沒有敦煌的瑰麗,也沒有云崗的恢宏,但自成氣象,與山峰渾然一體。洞中大多供道教諸神,只有底層是達摩祖師洞,為佛家人物。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據說發鳩山東山腳下有清泉,是濁漳河主要源頭。古時源頭建有"泉神廟",後改為靈湫廟,傳說是神農炎帝為紀念其女兒女娃所建。廟宇宏大,造型別致,廟的周圍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橋、南天門、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築。可惜的是,我從山間漫遊,也沒有看見水源,也沒有看到這座廟宇。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精衛填海神話故事最早記載於《山海經?北山經》。從《山海經?北山經》到西晉《博物志》、南北朝祖沖之《述異記》《後漢書?邦國志》《太平廣記》《羊頭山新記》、明弘治《潞州志》、清光緒《長子縣誌》等,都有精衛填海神話的各種記載。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精衛誓平東海的意志和決心感動了歷代文人學者,陶淵明、岑參、韓愈、王建、元稹、顧炎武等著名詩人都寫下了詠精衛詩文。晉陶淵明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傳說

《山海經.北山經》中說:"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中國遠古神話中以"女媧補天"與"精衛填海"最為有名,也最為感人,其中尤以"精衛填海"極具感染力。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神話《精衛填海》中說,炎帝的小女兒女娃遊東海溺死後,為了報仇,便化做精衛鳥,"常銜西山之山石,以堙於東海",這裡所說的"西山"即指發鳩山。

遊覽發鳩山景區 尋找上古時期著名的神話之一精衛填海的蛛絲馬跡

發鳩山的廟宇大多與精衛鳥有關。陶淵明的《讀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他把區區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一種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大,而精衛鳥堅韌不拔的精神更為偉大,這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

神話

炎帝有一愛女,名叫女娃。女娃遊於東海,與仙女競遊嬉戲,不料至深海溺水而死。炎帝

聞訊,悲痛欲絕,隨下令實行三項海禁政策:不許百姓出海打魚,不許尋仙之人去往扶桑、蓬萊等異域,不許開展海洋貿易。同時規定:在大陸禁止競爭,禁止交易,禁止遠遊。女娃死後,變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鳥,隨父狩獵,繞飛林中,悲鳴聲"精––––衛––––",炎帝舉弓欲射之,隨從方士稟告:"此鳥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驚,放下弓箭,不禁淚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許久之後才說:"就賜小鳥'精衛'之名吧!"精衛在父親的頭頂上盤旋了幾個時辰,不肯離去。炎帝作歌曰:

精衛鳴兮,天地動容! 山木翠兮,人為魚蟲! 嬌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濤洶湧!

願子孫後代兮,勿入海中! 願吾民族兮,永以大陸為榮!

精衛聽得父親"海何以不平"的歌詞,遂下決心,填平大海!於是,她每日銜西山之木石填於東海,木石雖瞬間即被浪濤沖走亦不氣餒罷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