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2017年5月,万达截胡大马城项目失败。

2017年6月,证监会排查万达授信风险。

2017年,万达抛售万达广场,旗下酒店,长白山项目。

2017年10月,万达旗下传奇影业CEO高群耀离职。

2017年12月......是的,王总和万达又出事了。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根据福布斯富豪榜的数据,从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王健林的财富减少了500多亿,排名也从第一位滑落到第四。

12月伊始,王健林商业帝国“轰塌”的消息不绝于耳。输入“王健林”三个字,出来的不再是“首富”、也不再是“国民公公”,而是“大败局”、“滑铁卢”、“高管离职”......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人们都在猜测:不可一世的王健林“轰然倒塌”,到底招惹了谁?

大马城事件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众所周知,位于吉隆坡中央的大马城之前是个废弃20年的空军机场,占地面积相当于5个天安门广场,是全球首都唯一一块大面积未开发的处女地。

这本是中铁和两个日本财团的一场战争,但中间却杀出来个程咬金——王健林。据说以双倍的价格拿下大马城。然而很快,大马城便因种种原因重新招标,万达不在投标名单。

甚至有言论说:“王健林以企业家身份参加“一带一路”论坛。会后他野心勃勃对央视说,今年万达要落地两个超百亿美元项目,其中一个是大马城。他还不知道,大马城会是他的滑铁卢。5月13号晚上过后,他不仅失去了大马城,还将几乎失去整个万达。”

由此,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得罪了国企,导致融资被限制?

控制海外资产投资,遭到银监会排查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从2014年开始万达进行全面转型。转型方向从空间上看,要从国内企业发展成为跨国企业;从内容上看,要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高科技服务业企业。

今年6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等在内的数家企业授信及风险分析,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人们又在怀疑:难道是因为进行资产转移被查了?

在王思聪的投资帝国中,除了现在深陷漩涡的乐视体育,王思聪所主导的重大投资几乎没有失手的案例,这种成功率也并不多见。

但尽管如此,王思聪的总身价也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就算是王健林再甩卖一半家产,也不会像外界所言的“靠儿子”。

在大家各持己见的观点中,我们也许能够嗅到一些不一样。但若说王健林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却有点言之过激。而如果说王健林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是因为招惹了谁,那大概是“招惹”了茶余饭后的舆论吧!

在王健林的带领下,万达集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形成以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翻开万达的创业史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总能“快人半拍”的企业: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总是快半拍最终让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区办小企业成长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地产巨头。

率先尝试旧城改造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

“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

“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东北股改示范企业

2017年他丢500亿 最后竟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帮他重回巅峰

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的来!”今天的王健林说起那个时候,依然兴奋。然而,那时的他却苦恼随着利润而来,原有的旧体制根本无法让企业展开手脚。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辞退两个“霸道”的司机,王健林最终要跑到市领导面前以辞职“相挟”,才能办到。而王健林心里最不能忘的,是那次员工集体“公费旅游”事件。

“员工跟着我连续埋头干了两年多,第三个五一节,大家提议平时加班加点却不能加工资,能不能出去集体旅游一下,我想那也是应该的啊!”于是,包了几辆大巴,到一个景点,大家开开心心过了个周末。然而,他们还没有回来的时候,举报已经到了市纪委。节后上班第一天,王得到消息,给他的处分是“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最终,在区纪委求情下,免去处分,但“每名员工必须把公费200元补回来”。

这件事情对王健林打击很大,迫使他开始关注企业制度问题。1991年,当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选择三家企业作为东北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王健林却积极申请了,并成功争取到了名额,从而在企业制度改造上,在整个东北先行了一步。几年后,原有的国有股份彻底退出万达,王健林开始持有万达股份,真正成为了一名商人。

据透露,万达已经将手下现有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打包成“房地产信托基金”形式,准备于近期在香港股市上市,在此之前,来自全球著名投行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的30亿人民币定向私募已经完成,之后公开的募资额度将高达10亿美元,如获成功,这将成为国内民企上市融资的最高额度。

回顾王健林的创业史,“快人半拍”其实就是他敢做敢想、敢打敢拼的风格在商海中的成功上演,正是靠着十几年持续的“快人半拍”,王健林的地产帝国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并且滚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