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一万多个回访电话,

近百位志愿者,

十几个日日夜夜。

他们从不说辛苦,

只因他们想为那些需要的人,

带来重生的希望。

多打一个电话,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喂,您好,请问你是陈先生吗?”“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喂,您好,请问您是陈先生的母亲吗?”“我是,你哪位?”

“我没有办法确认你的身份,我不能告诉你他的身份信息,而且他也不能进行捐献。”“嘟嘟嘟嘟嘟……”

放下电话,闫焕焕心头难以抑制地涌上一阵委屈和愤懑。“我只是一个志愿者。为什么他们就不相信呢?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捐献还要提交捐献意愿书呢?为什么为什么……?”

闫焕焕遇到的委屈,和她一起参与这次电话回访活动的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或许都遇到过。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为了保持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捐献者的活跃度,重新审核捐献者捐献意愿,防止志愿捐献者流失,今年7月,南通市红十字会组织了近百名在校大学生,对在库捐献者进行电话回访。此次活动被回访人数总计超过一万。

谈到这次回访,大学生志愿者们都表示既有心酸,也有感动。

志愿者佘傲立回忆:“由于采样的时间大都在零几年,很多在库志愿者接到电话后表示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楚。我们要仔细把时间说出来,唤起他们的记忆。电话接通后比较困难的就是对方很难相信我们志愿者的身份,因为现在的电信诈骗太多,有很高的警惕心理也能够理解的。”

面对质疑,志愿者们或许感到委屈,但没有一个人气馁。他们会很耐心地解释自己的身份和打电话的目的,得到理解后,再根据表格上的问题去一一询问。

很多在库志愿者的联系电话已经失效,他们坚持把留下来的每一个电话都打一遍。他们明白,多打出一个电话,就是多一份联系到的希望。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多一个肯定回答,就多一分温暖坚守

回访活动中,志愿者们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感动。一句又一句的“我可以捐献”、“我同意捐献”,让志愿者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了温柔清凉。

志愿者王心悦在回访中遇到一对中年夫妇。这对夫妇告诉她:“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等待,期望着我们夫妇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派得上用场,又或者可以帮助到一位病重的患者,作为医疗工作者,真的是很不希望生离死别。”

心悦被这段话深深打动了,她说:“人只活一次,只有这一次机会!或许我们无法体会病重者的痛苦,无法理解捐献者的伟大的爱,可我们作为一个志愿者,我们的工作要让那些患者知道,来日可期。”

一周左右的回访任务,让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明白,这个世界虽然存在着冷漠,但大多数人是温暖的。

正是世界上那些多数善良的灵魂的存在,才让另一些被病痛折磨的灵魂,得以坦然安放。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给与每一个人爱与善意尤为重要!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十几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打了上万个电话。难吗?很难。”南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陆洋,对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表达了由衷的赞扬和感谢。

“从声音圆润,打到口干舌燥;从元气满满,打到筋疲力尽;从好心情,打到掉眼泪……

“还没介绍完自己,就被当成骚扰电话挂断,挂断后,又不得不按下重拨键。

“电话那头,有人莫名地宣泄负情绪,有人急不可待地要挂电话,有人怀疑你的动机……电话这头,你却始终保持着微笑,努力回访到有效信息。”

“‘您拨的号码是空号’,

‘您拨的电话已停机’,

……

也许,这样的失联,更让你们心痛。”

陆洋说,“电话回访,真的很难!能坚持下来的团队,谢谢你们!

没有完成任务的团队,我理解你们!”

“激活”骨髓库:让志愿捐献者“回家”

长期以来,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失联和临捐反悔等案例屡屡见诸报端,这个沉重的话题无法回避。每一例失败的捐献案例,背后都有多种原因。

就像电话回访中遇到的,有的登记者无法联系,有的意愿改变...... 即使志愿捐献者仍然愿意捐献,后续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高分辨配型、体检结果不合、患者病情变化推迟移植等问题。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入库之后,等待捐献的过程对每位志愿者来说,都是漫长的。这也意味着,当初志愿者的捐献意愿和登记的联络信息都有可能发生改变。难以想象,当一个垂危的生命发出求救信息,志愿者却因毫不知情而没有回应……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南通市红十字会组织了这次电话回访。回访需要确定的信息包括:

1.捐献者联系电话

2.捐献者现阶段捐献意愿

3.家庭住址

4.工作单位或电话

5.其他联系人

6.献血次数

7.机采血小板次数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进行回访的志愿者,是来自南通大学主校区、启秀及钟秀校区的近百名在校大学生。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筛选,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回访团队,可以保证每天至少有8个电话卡同时拨打电话进行回访。志愿者们在电话回访的同时,会将所得到的信息详细记录在表格里作为留档。

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主任李黎曾说,“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一个项目,它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而且是拯救生命的事业。”

的确,每一口呼吸,承载的不只是机体的生存,还有表达感情的底气;每一次奔跑,承载的不仅是健康,还有奔向亲人的力量。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为了挽救生命,珍惜心跳

志愿者们用尽全力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因为生命重于一切(转自南通大学校红十字会)

千万次呼唤,只为你不再失联!南通大学生用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