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温州曾有两处“双屿”

2018-08-05 09:34 | 温州晚报

你知道吗?温州曾有两处“双屿”

对于今天的温州人来说,“双屿”指的是位于温州城西的双屿街道(2011年以前称双屿镇),而直到1982年,温州城南还有一个双屿,并且城南之双屿是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而城西之双屿出现至今不过60余年。

温州城南之双屿得名于双屿山。所谓双屿山是东屿山与西屿山的合称,东屿山即仁王山,西屿山即灵官山,二山属温州城著名“九山”之列。《永嘉县志》(清光绪版)载:“仁王山在城南五里,旁小阜曰湖屿,正对府治。覆釜山在城南五里仁山西,一名灵官。林灵素葬此,故名。俗称仁王、灵官为双屿。”

在一些温州名人的日记中,有不少关于双屿山的记录。如著名温州籍考古学家夏鼐的岳母就住在双屿山。1942年2月至1943年4月夏鼐在温州一年有余,其间正碰上浙赣战役爆发,日军第二次侵占温州。因日机频繁轰炸城区,1942年5月底,夏鼐携家带口避难于双屿山的岳母家中。6月9日,夏鼐登仁王山,“在山巅举目四瞩,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稻田一片葱绿,真是锦绣山河。”7月11日温州城第二次沦陷,13日,夏鼐将家眷送往他处,自己仍居于此。此后夏鼐在双屿山的居所屡遭日军骚扰劫掠,甚至在7月18日因可能被日军误认为中国士兵而遭殴打追赶,好在夏鼐反应迅速,经柑园、稻田逃往庄头村中才得脱险。

夏鼐在日记中提及:1942年日军曾在双屿山建工事,并派兵驻守,这与此处的重要军事价值相关。双屿山虽不高,但相对城南的平原来说,却是一处重要的制高点。且它北与大南门外的巽山相呼应,并北濒温瑞塘河,东临永(嘉)瑞(安)平(阳)公路城区段(即今飞霞南、北路),其东北与西北分别为三板桥和吴桥,是为温州城通往瑞安的水陆要冲。1944年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三次侵占温州之初,中国军队发起反攻温州城的战斗,其中在城南方向中国暂编三十三师第一团、陆军突击总队第三突击队第十一、十二营于仁王山、吴桥、塔山(即巽山,因山上有宝塔故名)、大小南门一带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阵地多次易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故而此处又是一处重要的抗日战场。

1953年公私合营温州电厂在西屿设立分厂。1959年4月,地方国营温州电厂东屿发电车间投产发电,1962年东屿车间与西屿分厂合并,定名为温州东屿发电厂。在电厂建设过程中,仁王山被夷平,仁王山南麓著名的仁王寺被拆除后异地重建,现其地址在东屿电厂正门斜对面,飞霞南路、划龙桥路交会处东南侧。西屿山则仍残存于今吴桥路温州供电公司职工活动中心内,其顶建有小亭。

就在双屿山因电力建设而逐渐淡出之时,在温州城西出现了双屿乡。双屿乡地域抗战中曾称屿头乡、白楼乡,民国末期为双岭乡,以境内牛岭、太山岭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分为屿头、双岭两乡。1956年4月,将仰义、屿头、双岭合并屿头乡。同年10月,仰义析出,其余区域取双岭、屿头首字定名为双屿乡,此为“双屿”出现于温州城西之始。此后历经多次变更,现称为双屿街道。不过随着2015年从双屿街道中析置丰门街道,屿头划归丰门街道,今日的双屿街道实际上只有双岭,而无屿头了。

而温州城南的双屿山一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有双屿山村、双屿大队(相当于行政村),1982年改名东屿大队即今日之东屿村,从此“双屿”之名在温州城南消失。双屿山是温州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曾是重要的抗日战场,还是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见证,建议未来可将保护工业遗产(东屿电厂已停产多年)、还原温州古城风貌、宣传抗战历史有机融合,形成与白鹿洲公园相呼应的城市景观新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