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做餐飲,相信很多老闆都曾經中過“情懷”的毒。

不考慮市場,一味把自己喜歡的產品、喜歡的文化,強制推銷給顧客,最後都淪為老闆的自嗨。

最近,職業餐飲網小編在重慶,就接觸到這樣一個案例,老闆靠著一腔熱血,偏要把接地氣的重慶火鍋往高端了做。

在遍地都是人均五六十的重慶火鍋市場,他家人均做到120元。門店裝修得像溶洞景區,連店內的服務員都清一色的穿旗袍,要多亮眼有多亮眼。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山水溶洞火鍋內部裝修如溶洞景區)

但,就是這樣一家店,600平的面積,一天只能賣2000塊錢。

連續賠了半年之後,老闆才知道靠情懷是行不通的,順應市場才是王道,於是,開始調整,最終實現了扭虧為盈,業績翻了3倍。

這家火鍋品牌就是山水溶洞火鍋。

近期,職業餐飲網小編在重慶,採訪了其創始人劉川江,聽他講述自己如何陷入情懷的陷阱,又是如何扭虧為盈。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山水溶洞火鍋創始人劉川江

中了“情懷”的毒,連續虧損半年!

每個重慶人都有一個火鍋夢,劉川江也不例外。

“雖然重慶遍地都是火鍋,但是很難走出去,因為無論是環境,還是服務都還有很多上升的空間,所以我就想開一家和市場有明顯區分和差異的火鍋品牌。”

帶著這樣的情懷,在去年7月份,劉川江開出了山水溶洞火鍋。

但是,沒想到,一開業就虧本,600平的面積,最差的時候一天只能賣2000塊錢,而盈虧平衡點是至少每天營收要在6000塊。

之所以一開業就虧本,用劉川江的話來說,“就是中了‘情懷’的毒,我以為我花了大心血來做這件事,就值這麼高的價錢,結果,顧客根本不買單。”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1、定位失誤,非要做高端版重慶火鍋

在重慶,火鍋就是最平常的美食,有的顧客能一週吃上兩到三次火鍋。

所以,在重慶當地的消費者心目中,重慶火鍋的定位就是平民化的,人均價格在50-60元是合理,一旦超過60元,消費者就很難接受。

而劉川江第一次做火鍋,一心想打造高端版的重慶火鍋,把人均直接做到120元,高於市場價兩倍。

“當時,我認為我的裝修好,產品好,服務好,就值這麼高的價錢,但是,根本沒有考慮到,在重慶市場上,火鍋走高端路線,一下子就打掉了一大部分的顧客。”

2、光穿旗袍的服務員就僱了20多個

也因為定位上出現了偏差,所以導致劉川江後面步步走步步錯。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首先就是在門店的服務上下了大功夫,光穿旗袍的服務員就僱了20多個,基本上每兩桌就配一個服務員站在旁邊,要多亮眼就多亮眼,沒想到就用力過猛,反而引起了顧客的不適。

“這種做法,在其他城市肯定沒問題,但是,重慶是一個特殊的城市,一個只注重口味,不講究服務的城市。所以,服務太多,不僅顯得多餘,而且讓顧客非常不自在,起到反作用。”

3、菜品裝盤一味追求大

“除了在服務上用力過猛之外,當時,我們在菜品的裝盤也是一味的追求大,外形很美觀,就跟市面上的分子料理似的,但是很容易給顧客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在重慶,顧客還是比較追求實惠的,所以,即使是正常的分量,裝盤變大之後,也會非常顯少,顧客就感覺不實惠。”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順應市場做出調整,4個月後業績翻3倍!

就這樣,連續虧了半年之後,劉川江才終於醒悟,市場是不可逆的,這麼做下去不行,必須要改。

於是,在今年的2月份,劉川江開始在門店做出一系列調整,4個月的時間,從一開始的一個月只能賣15萬,到現在一個月做到42萬,業績翻了近3倍。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1、調整定位,人均從120元降到60元

首先就是調整定位,把人均從之前120元,降低到60元。

“一開始,在門店生意不好的時候,很多顧客對產品和味道還是很認可的,就是反應太貴了。所以,我想還是要把價格降下來。”

為此,劉川江做了三個工作:

1)改變選品策略,主打性價比

以前,一味的追求高大上,劉川江在選品上,過於注重價格,認為貴的就是好的,但是忽略了顧客的接受程度。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比如,以前我們有一款鮮毛肚,賣168一斤,但是在重慶,賣100左右一斤的毛肚遍地都是,而120、130一斤的毛肚就已經品質很好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自己的想法,很多顧客嘗過一次,就不會再有下次,因為大多數的顧客是吃不出來差別。”

所以,劉川江改變自己選品的策略,不在一味追求高價,而是主要考慮性價比。

2)優化採購渠道,減少30%的成本

另外,以前劉川江沒有做過火鍋,所以,在採購上沒有經驗,後來諮詢了火鍋行業的資深人士之後,才明白了這裡邊的門門道道。

“以前,別人進價50塊的東西,我們可能進價要80塊錢,至少相差30%的成本。比如,鴨血,別人進價一塊五,我們進價就要兩塊五。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我們選擇了送貨到店的原因,別人都是自己去取貨,就比別人一份要高出1塊錢,後來我們就也自己早起去拿貨。雖然一份看上去不多,但實際上比例還是很高的。”

3)砍掉多餘的服務,只留6個服務員

正如,前文所說,重慶當地的顧客不喜歡過度的服務,所以,劉川江把店內多餘的服務都砍掉,只留下6個服務員,能夠保證準確、快速的完成上菜等服務就可以了。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穿旗袍的服務員,一個月基本工資就要4500,而在重慶,普通的服務員就2600左右,而且600平,20個服務員,太過剩,所以,我們就換成普通服務員,同時精簡人數,只留6個前廳服務員。這樣。在人工上節省了很多,光服務員一個月就節省幾萬塊。”

2、菜品擺盤從“高冷美女”變成“鄰家小妹”

“火鍋的菜品就像美女,但一定不能是高冷的美女,而是鄰家小妹,好看但要親切。”

在此前的失敗經驗上,劉川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

“以前的一味求大的擺盤形式,美當然是美,但是給顧客感覺太高冷,太華麗,除了佔地方之外,沒有任何的作用,所以我們重新設計,在擺盤上更加緊湊,這樣分量和以前是一樣的,但是看上去就更加實惠。”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3、通過社群營銷,把店開進顧客生活中

除了對原本門店的問題進行調整之後,劉川江還在營銷上下工夫,但是他做營銷的方式有些特別,不做硬廣、不打折、不促銷。

1)利用一切能用的社交工具

劉川江做營銷的方式是通過社群營銷的方式,社群營銷的工具多樣,比如QQ群、抖音甚至連陌陌都派上了用場。

“以社交媒體陌陌為例,很多人都以為是它是約炮神器,但是‘刀’可以用來殺人,也可以用來切菜,我們就用陌陌來做門店推廣。

因為陌陌有個特性,就是都是周邊的人,雖然大家可能都不會跟別人說,我在玩陌陌,但實際上,玩的人很多。我們經常在陌陌上發帖子,閱讀量都是兩、三萬。”

開在溶洞裡的火鍋店,日流水2萬5

2)不發硬廣,只做軟植入

當然,劉川江強調,發的帖子內容也很有講究,他從來不發打折優惠的信息,只發火鍋店工作的日常,而店內的廚師長和店長都是營銷高手,還給他們每個人都設一個專門的人設,比如廚師長長得帥,他的人設就是悶騷型男。

“做廣告不一定是要告訴別人,我在做廣告,來我們店裡吃火鍋,我給你優惠。最好的廣告就是,在潛移默化之中,把你想表達的東西植入到消費者心目中。

比如,發我們廚師長的工作日常,這麼熱的天,但是廚師的服裝都很整潔、規範,連最上面的扣子都扣嚴實,這個時候顧客就不會去懷疑,這家店的衛生做的不好,不需要格外去宣傳。”

通過這種營銷方式,把周邊3公里的核心客流都吸引進店,讓山水溶洞火鍋成為周邊顧客的一種生活日常。

順應市場調整,在加上恰到好處的營銷方式,讓山水溶洞火鍋起死回生,現在即使在火鍋淡季的時候,店內一天的日流水也能做到了2萬多。

職業餐飲網小結:

回顧山水溶洞火鍋的案例,會發現商業一定是有它的邏輯的,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

劉川江一開始陷入內部思維,放大情懷,而忽略了商業的邏輯,市場立馬就給出了他最直接的反饋。

好在,他最終能夠意識到市場是不可逆的,及時做出調整,才從坑裡爬了出來。

最後,劉川江反覆強調:“顧客只會為自己的情懷買單,但永遠不會為了老闆的情懷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