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掷弹筒威力怎么样?

第一军情


在抗战时期,我们往往提到日军的三八大盖,王八盒子,歪把子这些日军武器,因为这些日军武器给我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所以我们都比较了解。不过还有一种89式掷弹筒杀伤威力也很大,该武器主要配备给日本步兵使用,虽然射程不够远但能代替传统的手掷手雷或者炮弹,利用这个武器可以对准阵地实施打击。

89式掷弹筒重量不足5公斤,配备弹药后也不会超过8公斤,其射程为120米,极限射程可达670米。一名训练有素的炮手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打出25发以上的炮弹,不过由于距离限制,需要尽量接近阵营,最大发挥炮弹的威力,而且它没有观测设备和炮架,只能依靠炮手的目测力来判断发射坐标。

就在抗战初期,日寇的兵员素质还是可以的,他们使用89式掷弹筒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由于当时中国军队整体物资匮乏,一个营大概在270到300人左右,只能分配到两到三挺机枪,而当机枪响起来的时候,日寇的炮弹也会落在我军机枪手附近。在战争中,日本缺乏迫击炮只能大规模的配发这种掷弹筒,来弥补曲射武器的不足,虽然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伤害。但是面对火力强大的美军时,日寇的掷弹筒作用就不大了,他们的掷弹筒还没有靠近美军,就会被美军一枪放到,后来中国远征军配发了更为先进的武器,才让日寇最后不得不取缔了这一武器。(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历史

掷弹筒从原理上来说,是一门超轻型的迫击炮,说起来的它之所以被创造还有日本人的很多功劳。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地盘发动了残酷的日俄战争。

在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中,更为凶残和顽强的日本人逐步占了上风。

在攻击俄军旅顺要塞的时候,虽然日军伤亡惨重(第一次总攻的六万人就伤亡一万六千),甚至一天就伤亡五六千人(当时日军参谋接到伤亡报告时候也不敢相信,认为可能是下级上报数字出错,多写了一个0),但是日军依靠自己兵源和火力的优势,逐步把俄军的据点一个个清除。

俄国士兵可以依靠的主要是他们的马克希姆重机枪,但是日军已经攻入部分俄军的工事,并移用这些工事进行有效的隐蔽,俄军的重机枪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

于是,一些俄军炮兵军官异想天开的把47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倾斜的装在一种带车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迫击炮。

这些炮弹的以弯曲的弹道,准确的射入日军隐蔽的工事内,造成日军很大的伤亡和很强恐惧心理。

最后日军仍然在日俄战争中最后获胜,但日军基层军官对这种新式火炮非常推崇,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仿制。

日军战后随即仿制了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其中的一种就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于1921年装备部队。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是一种超轻型的迫击炮。它最大特点是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仅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

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25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之。

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很快就被后来八九式掷弹筒所取代。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也是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是日军二战中主要装备的掷弹筒,也是本文的主角。

-------------左为大正十年式,右为八九式,下图为榴弹

设计初衷

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它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一个人就能携带,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

对于1929年的日军来说,他们的小队(排)一级火力较弱。每个小队配有2挺射击精度很高歪把子轻机枪,该枪实战射速很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火力。

日军在山东和装备更差的中国北伐军的交手中占了上风,迫使中国军队撤出济南。不过,对于日军将要面对的其他强大对手(比如英美苏),日军步兵小队火力颇有不及,短时间也是无法赶上和的。掷弹筒,就成为日军步兵班的火力补充。

掷弹筒的作用,大约相当与现在的越战美军的40毫米单兵榴弹发射器。

在二战和之后的多次战争中,并不存在像电影中一样几百几千人密集冲锋的场面。绝大部分的战斗都在己方炮火或者装甲车辆的掩护下,以班或者排为单位的小分队形式出击.

这种作战由于人数少且分散,用枪械武器打击这些目标是比较困难的。越战中美军平均每杀伤一个越军,要发射1.5万发子弹.

相反,掷弹筒这类武器就很不同。它发射榴弹的杀伤距离,可以达到十米(使用特殊榴弹可以达到20米)。发射距离很近,所以命中率很高(日军老兵命中率高达95%)。如果命中敌人集团目标,一发榴弹可以杀伤多人。

掷弹筒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增强步兵火力的武器,很快被加入现役,在日本军队使用长达二十多年。在中国,掷弹筒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整整使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

----------这是一种非常轻便的武器,两人的小组就可以持续作战,随时为一线步兵提供榴弹火力支援。从某种意义上说,掷弹筒就是越南美军的40毫米单兵榴弹发射器。而美军这个小玩意,在越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掷弹筒就设计理念来说,还是很先进的。

掷弹筒的主要优点

1. 重量轻,易于携带,可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世界同口径的迫击炮一般至少要超过6公斤,八九式掷弹筒只有不到3公斤,居然比1把步枪的重量还要轻的多,非常适合单兵携带。

九一式手榴弹也不过0.45公斤,一个弹药袋的八发总重也不过3.6斤,整个作战系统不到7公斤,比1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的多。

实战中,掷弹筒小组甚至可以随着步兵冲锋。

在日本老兵东史郎的回忆录中,一到危急的时候总能得到掷弹筒的及时火力支持。

他回忆:为了减少我方伤亡,我们从低洼道路逼近敌人。因为前方的敌人没有发现我们,我们能毫不费力地前进。不料,左后方遭到了敌人猛烈的射击,突如其来的射击使我们措手不及。   其火力点设在臭水河对面的竹林里。捷克式机枪正在猛烈地向我们射击,严重地威胁着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蔽身子,我们只能爬上山脊卧倒。这样处理实在得当。因为敌人子弹从低处向这里射来,而我们却卧倒在山脊,恰好成了射击的死角。    山脊上是一个个上馒头式的坟堆,我们正好加以利用,各自前进。重机枪从后方猛烈射击,掩护我们。出击之际,我们要首先击退左后方竹林里的敌人,于是,向竹林里发射了几枚掷弹筒,把敌人的机枪打哑了。这时,正面敌人的捷克式机枪疯狂地向我们扫射。每隔几秒钟,子弹就像一阵风向我们飞来。我们在坟堆后面隐蔽 向前接近敌人。子弹射在地上,震耳欲聋。友军掩护我们的重机枪子弹犹如飞沙走石,在敌军头上撤下。但是,敌人丝毫不买账,继续疯狂地向我们扫射。

“中队长阁下,发射掷弹筒怎么样?”不知是谁建议。   “行!喂!射击手(掷弹筒)!先打两发看看!”中队长回答。   一会儿,射击手在隐蔽处打了两发。掷弹的爆炸声很大,听起来让人以为是炮弹。仅仅是两发掷弹就使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家不约而同地手握闪闪发光的刺刀步枪,一鼓作气向敌人冲去。

2. 威力不错,造价低

一般来说,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大约在5到10米,一发榴弹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杀伤数十人.

这个威力对于仅有50毫米的口径来说,还是不错的。

掷弹筒的造价只有步枪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弹和普通步兵手榴弹基本相同,也是极为廉价。

如此的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是平民化的武器。

在二战期间,仅仅国民政府就制造了4万多具,大量装备国军部队。

3.可以发射化学武器

大家都知道日军在二战中曾经普遍使用化学武器,直到今天还有数十万枚化学炮弹留在我国东北没有处理。

日军中一般把化学武器叫做“决胜武器”!他们认为:化学武器对于防守非常顽强但基本没有装备防毒面具的中国军队,效果极佳(日本士兵每个人都配有防毒面具)。

在最为艰难的攻坚战或者防御战中,日军采用迫击炮和掷弹筒大量使用化学弹头。

在1937年的凇沪会战中,日军首次使用掷弹筒发射催泪性气体和喷嚏性(呕吐性)气体,造成国军守军很多士兵失去意志。

到了1938年的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开始使用剧毒的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造成国军士兵的大量伤亡。

整个八年抗战的某些战役中,中国军队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伤亡在化学武器上。

而掷弹筒属于排一级一线支援武器,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非常及时的释放化学武器进行战术打击,非常方便。

--------------采用卧倒的姿势发射,最为安全,还可以利用地形掩护自己。


萨沙


“八九式掷弹筒是在十年式的基础上加以放大改良发展出来的。掷弹筒是日军特有的武器,全世界没有另一个国家像日军这样大量配发的例子。..................

一般的掷弹筒分队以 3人为 1组,背负重掷弹筒,在中国的华北平原或西部山地,这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以平常人而言, 300米以上的目标就很难作有效射击,而且如果从掩蔽物中暴露出来,往往会招来机枪的射击。掷弹筒是曲射武器,可以躲在掩蔽物后发射,对付 300米以上的机枪巢、简易工事十分有效。

在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上,遇有丛林状况时,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首先要确定发射方向上方没有树荫覆盖,再者要确定目标区域上方也没有树荫。太多树枝、树叶干扰,就无法保证投掷的精确度。

...........

八九式掷榴弹的杀伤范围在 10米左右,可以想象,在一个步兵阵地落下 10余枚这样的掷榴弹,会造成怎样的破坏。

八九式与十年式比较,是否有其必要呢?小的小的好用,大的是否就更好用呢?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以步兵接战而言,一般的战术都是先用火炮制压,然后步兵前进。八九式的射程及杀伤力还比不上 60迫击炮,不能用来进行步兵攻击前的炮击。其用途还是在于,当步兵遇上了未被火炮消灭的半永久工事时,用来应急的武器。这种情况下的距离都不会太远,绝不会在四五百米之外。”---------节选自《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第八章第七节第五部分,作者 火器堂堂主


侵删

Red一Cavalry


1937年的淞沪会战,陈诚的起家资本18军在军长罗卓英的率领下与日军在罗店血战,其中18军下的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火力点被日本的89式掷弹筒打掉了32挺,而且42旅机枪火力点换弹时经常转移火力点,以防被日军89式掷弹筒再次摧毁,可见89式掷弹筒的威力和精准度了,是机枪点最大的杀手。

日本的89式掷弹筒是一线步兵的主要火力支援点,是经过日俄战争时期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改进而来的,口径为50mm,全长413mm,发射同长143mm,全重4.7KG,最大射程670米,有效射程500米,可发射多种弹药包括化学武器等,而榴弹是战场上主要弹药,榴弹体内装有145gTNT炸药,杀伤半径约为10米。鉴于89式掷弹筒的威力,日本到战败前共生产了12万门。

89式掷弹筒非常适合单兵携带,两人为一组,主要用来摧毁对方火力点和躲在工事后方的对手,类似于迫击炮。其最大的优点是精度高、射程角度广、易携带、杀伤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而且隐蔽性好;最大的缺点是射程短,工艺和材料要求比较高,而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成为了89式难以改进于发展最大障碍

二战期间日本步兵装备了大量的89式掷弹筒,是日本步兵前线的火力支撑点,每个小队都配置有一个掷弹筒二人小组,随身携带16枚弹药,对于日本的甲种师团,如板恒师团、熊本师团等每个掷弹筒小组都会增加一个弹药手以保证火力的输出。

二战攻坚战上,日本步兵经常用掷弹筒于机枪火力协同作战,以机枪火力点压制住对方火力后再以掷弹筒小组摧毁对方机枪火力点,再发起自杀式冲锋,经常给国军造成巨大的伤亡。89式掷弹筒可以说是对手火力点的最大杀手,国军曾经仿制过89式掷弹筒,但精度和射程远远不及日本,而八路军根据缴获的89掷弹筒也曾经仿制过,就是后来的50小炮,八路军刘伯承是的129师战斗班后来曾经配置过。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在美军一系列登岛作战经常遭到日本89式掷弹筒的致命伤害,由于日本逐渐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日本步兵的炮兵火力点存活率很低,只要美军发现就依靠空军和海军火力立刻摧毁掉,89式掷弹筒成为了日本岛屿作战最主要的火力支柱点,美军登岛作战死亡的士兵不少人死于89式掷弹筒下,而隐蔽性好、威力大成为了日本岛屿阻击美军作战最钟爱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