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古人說得話我們往往覺得玄而又玄。練拳的人往往為了一個太極這個名詞都能成為國學大師。其實拳就是拳,古人得了東西就借用當時的語言說了出來。那太極為什麼是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呢?這就要說內家拳的技擊技術了。常見到有人講在推手中應該怎麼制住對手。其實那都是有人配合才能做出來的。真正的推手中,對手是不會給你思考時間的。你只能用本能反應。這個詞是我師父一直強調的,應該是見於王薌齋的書裡吧。本能反應人人都有。只不過我們在交手中往往不是軟就是硬,本能反應出不來了。在推手中,你有了本能反應,身體就會跟著對手自動調整,根本不用你去想。那個時候,對手越用力,你越舒服,把對手發出去得越遠。所以四個字可以註腳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就是一觸即發。太極拳乃至整個內家拳就是靠本能反應打天下。

下面從動之則分一直到而理唯一貫,就是對本能反應的描述。無過不及,講得是掤勁。掤勁是太極拳裡最難練的。因為在推手中你一接手就要掤住對方。怎樣是掤住對方呢?比如對方往下按你的手。他往下按多少,你就隨他多少。要不丟不定。丟就是對方按多少,你比他下得多這就丟了。頂就是你沒他下的多甚至你還往上。但是剛才說的都是形容,不是練法。形容就是告訴你怎麼叫掤。練法上不是這麼練得。所以理唯一貫,這個一貫的理就是本能反應。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到不能豁然貫通焉事講練出本能反應的步驟。先要招熟。招熟不是能做出動作就行了。招熟是每一招的勁路你都完全清楚,能走得出來。等到招熟了,就已經有基本的聽勁了。聽勁就是對方的力怎麼來的我是知道了,但是怎麼應對卻不知道。這個階段就要把拳招的勁路用活了。比如擠勁,拳架裡是兩手在一起的,在推手中你能兩手不在一起也能做出擠勁那你就往懂勁的路上走。懂勁其實就是完全掌握了本能反應,到了懂勁對你就沒招式了。你怎麼做都是對的。懂勁後就越練越精。越往後,你一搭手就知道對手的勁路在哪,重心在哪,空檔在哪。但是你要練到懂勁非有明師不行。有明師了還要看天分看努力。而且內家拳是挫折教育。有時你感覺懂勁了,第二天又不行了,而後怎麼練都不對。可是歇了幾天後,感覺又來了。所以拳論說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

從虛領頂勁到退之則愈促是講得推手時的要領。首先自身要做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虛領頂勁就是虎豹頭,下頜微微內收。氣沉丹田其實一種形容。真能做到氣沉丹田,本能反應立馬出來。怎麼做到氣沉丹田其實重點在腳腕上。腳腕一鬆,全身自然而然地隨腳腕下沉而下沉。別人來推你,把力集中在腳上使用。而不是平常的我哪裡受力哪裡緊張。做到這個,就是氣沉丹田了,本能反應來了。不偏不倚,忽隱忽現是在交手時要變化重心,但重心的分配始終是三七開。對方的力從左面來我就把重心調到右邊,左邊就虛了。他到右邊了那我就調到左邊。身子一活,接下來就容易了。他的力要往上抬,那就再讓他往上一點。他要按我下去,我就還要再讓他往下一點。他突然往前推我,那我還要把他的力拉長點。他退了或者爛掉了,那我也不客氣直接就腳踏中門不落空了。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最後幾句話不能漏過。不要以為只是單純的讚揚。所謂羽不能加,蠅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是點出內家拳臨場狀態。前半句是點出松的特點。什麼是松?就是別人一搭你手然後馬上拍你的胸口,如果你的手完全沒反應過來或者說是慢半拍去格擋了,那你就不是松。人家一搭你的手想要再動,你的手馬上能附著對方的手動才是松的標準。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則是要懂勁後得到本能反應。英雄所向無敵就是靠的本能反應。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從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論中的大智慧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