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古人说得话我们往往觉得玄而又玄。练拳的人往往为了一个太极这个名词都能成为国学大师。其实拳就是拳,古人得了东西就借用当时的语言说了出来。那太极为什么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呢?这就要说内家拳的技击技术了。常见到有人讲在推手中应该怎么制住对手。其实那都是有人配合才能做出来的。真正的推手中,对手是不会给你思考时间的。你只能用本能反应。这个词是我师父一直强调的,应该是见于王芗斋的书里吧。本能反应人人都有。只不过我们在交手中往往不是软就是硬,本能反应出不来了。在推手中,你有了本能反应,身体就会跟着对手自动调整,根本不用你去想。那个时候,对手越用力,你越舒服,把对手发出去得越远。所以四个字可以注脚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就是一触即发。太极拳乃至整个内家拳就是靠本能反应打天下。

下面从动之则分一直到而理唯一贯,就是对本能反应的描述。无过不及,讲得是掤劲。掤劲是太极拳里最难练的。因为在推手中你一接手就要掤住对方。怎样是掤住对方呢?比如对方往下按你的手。他往下按多少,你就随他多少。要不丢不定。丢就是对方按多少,你比他下得多这就丢了。顶就是你没他下的多甚至你还往上。但是刚才说的都是形容,不是练法。形容就是告诉你怎么叫掤。练法上不是这么练得。所以理唯一贯,这个一贯的理就是本能反应。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到不能豁然贯通焉事讲练出本能反应的步骤。先要招熟。招熟不是能做出动作就行了。招熟是每一招的劲路你都完全清楚,能走得出来。等到招熟了,就已经有基本的听劲了。听劲就是对方的力怎么来的我是知道了,但是怎么应对却不知道。这个阶段就要把拳招的劲路用活了。比如挤劲,拳架里是两手在一起的,在推手中你能两手不在一起也能做出挤劲那你就往懂劲的路上走。懂劲其实就是完全掌握了本能反应,到了懂劲对你就没招式了。你怎么做都是对的。懂劲后就越练越精。越往后,你一搭手就知道对手的劲路在哪,重心在哪,空档在哪。但是你要练到懂劲非有明师不行。有明师了还要看天分看努力。而且内家拳是挫折教育。有时你感觉懂劲了,第二天又不行了,而后怎么练都不对。可是歇了几天后,感觉又来了。所以拳论说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

从虚领顶劲到退之则愈促是讲得推手时的要领。首先自身要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就是虎豹头,下颌微微内收。气沉丹田其实一种形容。真能做到气沉丹田,本能反应立马出来。怎么做到气沉丹田其实重点在脚腕上。脚腕一松,全身自然而然地随脚腕下沉而下沉。别人来推你,把力集中在脚上使用。而不是平常的我哪里受力哪里紧张。做到这个,就是气沉丹田了,本能反应来了。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是在交手时要变化重心,但重心的分配始终是三七开。对方的力从左面来我就把重心调到右边,左边就虚了。他到右边了那我就调到左边。身子一活,接下来就容易了。他的力要往上抬,那就再让他往上一点。他要按我下去,我就还要再让他往下一点。他突然往前推我,那我还要把他的力拉长点。他退了或者烂掉了,那我也不客气直接就脚踏中门不落空了。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最后几句话不能漏过。不要以为只是单纯的赞扬。所谓羽不能加,蝇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是点出内家拳临场状态。前半句是点出松的特点。什么是松?就是别人一搭你手然后马上拍你的胸口,如果你的手完全没反应过来或者说是慢半拍去格挡了,那你就不是松。人家一搭你的手想要再动,你的手马上能附着对方的手动才是松的标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是要懂劲后得到本能反应。英雄所向无敌就是靠的本能反应。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想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种现代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深邃,被肤浅的认为落后!由中医及武术,我心痛哉!很多习武的人,对传统武术莫名爱好,但却缺少明师指引,难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武术,即便是自己修炼,由于中国传统武术自带文化属性,很多地方很多窍要,非指点无法突破。正因为传武的误解泛滥,急需拨乱反正,我师兄应众人邀请,提笔著书,成《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一书,广传武术思想,点破修炼窍要,为广大爱好者答疑解惑,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武术,练习武术,其拳拳之心实为我等钦佩!师兄常说,虽水平有限,但也愿做法布施,以弘武道。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缘得见者,望惜缘!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论中的大智慧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