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退市後吐出所有融資,對股市有積極作用嗎?

太空遊客


如果上市公司退市後,逼迫控股大股東吐出所有融資,對於股市非但沒有積極作用,反而因此攪亂了市場經濟及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因為業績嚴重虧損,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已經負債累累,還有何財務能力吐出所有融資?

股民買賣股票導致虧損,與上市公司融資沒有必然聯繫。股票的上漲和下跌,固然與上市公司接連增發新股有關,但不是主要因素。如果強迫上市公司退市後吐出所有融資,其價格如何計算?如果按照發行價退給投資者,股民豈不是虧本了嗎?還要反過來要將股價的溢價部分,補貼給上市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以及“破產法”,屬於適度保護創業者利益的經濟大法。上市公司業績嚴重虧損,只要控股股東沒有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就只需承擔有限責任。在世界經濟歷史上,沒有吐出所有融資款的先例。如果沒有“有限責任制”以及“破產法”,創業投資失敗就傾家蕩產,那還有人願意投資實體經濟或者虛擬經濟嗎?那就沒有今天祖國的昌盛和世界的繁榮。

在滬深股市中間,跌破發行價、增發價、配股價的股票畢竟是少數。如果要退出所有的融資,那只有一刀切無論盈虧,一律按照發行價格返還給投資者。關於上市公司經常“圈錢”之舉,倡導“回購”倒是個好辦法。


股票回購是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的股票。股票回購主要是為了防止收購、改善資本結構、提高每股盈利水平。在A股市場,股票回購現象極少,頂多就是大股東增持。市場一般情況下,都將大股東增持股票,作為個股利好。

“吐出所有融資”根本就是脫離現實,如果股票下跌市道,大股東紛紛大額增持本公司股票,才是實質性利好!

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週末快樂!


陸燕青


公司退市以後要是將所有的融資進行償還,那麼對於股市維穩退市股以及對於中小投資來說是一大超級利好!當然,這樣的想法是無法實現的。公司上市融資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但是都混到退市的地步了,說明日子好不到哪裡去,更加不要說把融資的資金進行償還了,賬面上能夠錢就很不錯了,償還也僅僅只是“空頭支票”。

為什麼說退市後對於融資進行償還絕對是一大超級利好?一、對於中小投資者穩定輸出資金投資將起到絕對的刺激作用。投資者最怕什麼?最怕的是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崩盤、退市,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幾年辛辛苦苦攢錢投資的本金就再也回不來了,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蒸發”。但是,如果上市公司被退市還將所有的融資進行償還股東呢?那麼所有的投資者就無需擔心本金回不來,進而大膽、積極的投資。既然更多的資金流入股市,那麼股市的走勢也將會繼續向好。

二、如果能夠實現,長期資金的流入將會促使我國股市實現十年長牛!美股十年長牛何其壯觀,也讓我國投資者羨慕不已。但分析美股長牛的情況是什麼原因所造成的?就是擁有著長期的資金流入所造成,不管是本國的資金還是國際資本,都有趨勢流入美國股市中,促使美國股市的長久上漲。我國股市跌跌撞撞、總是震盪缺乏的也是長久資金的流入與保持,如果能夠實現長久的資金流入,那麼對於我國股市來說將起到絕對積極作用。


炒股哥說


如果退市公司吐出所有融資,對股市而言積極作用並不大,一家公司涉及到退市後是以退市價吐出融資還是發行價格退出融資也是需要衡量的,加上企業退市已經是資產負債,如何來完成資金償還,況且A股市場近十年退市的公司不足百家,這起不到震懾作用,也難以改變上市為了減持套現的目的。


站在股東的立場而言,上市就是為了融資,要不企業沒有上市的必要,在其它方面並不是重點,監管對於融資後的資金用途沒有細則規定和深究導致了上市後減持成了套現的工具,也助長了上市企業的圈錢行為,增加了很多企業矇混過關的擠破腦袋上市,導致了股市上市企業參差不齊,業績變臉增多,股價不穩定。


而在制度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並不是一則融資限制的問題,既然是融資為首的市場必然是限制不到融資的主要功能,只能是遏制減持成風的趨勢。但是內部問題太多,企業也需要資金存活,這就導致融資與其它紅利掛鉤的可能性比較低。


所以無論是退市後吐出融資還是企業的減持規定都只是建立在不影響融資的前提下緩慢修正或者類似把焦點先放到隨意停復牌和其它問題上來完善,慢慢的把股市走向一個穩健和長期健康的市場,但是從當下來看,這個過程需要相當漫長,起碼還需要較長遠的時間。


多謝點贊,關注後可閱讀更多財經信息,祝您投資順利。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感謝頭條官方財經聯盟的邀請!

我從業的十幾年: 基金,股票,期貨,黃金在投資圈摔跤失敗過的交易無數次;經驗與專業告訴我,儘量減少失誤次數就會是成功的堅實基礎。

經歷了幾輪牛熊轉換,感想頗多,投融管各方也深有體會。


這是接到財經專欄的邀請,索性草稿先發頭條與大夥聊聊吧!

退市制度至今不健全,是過去28年中的發展缺失,是硬傷之一!

監管上的不健全,多年強調融資而忽視了投資這個重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企業為了上市而上市“XX上市企業”注重形象,難道上市只為形象嗎?

一上市業績就變臉,變了臉還要撐下去那就去各方運作進行股權質押甚至造假欺詐……這裡恐怕壓根就沒想過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ST百特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訴訟索賠一案”,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開庭。據悉,庭審時;*ST百特明確本案公司不應當承擔賠付股民的責任和義務,不同意賠償,也不予調解。

——該怎麼理解,該怎麼判?是不是王婆賣瓜?還是姜太公釣魚?

——喪盡天良,不講道德底線!中小投資者要不要賠,該怎麼賠?

(政策面,消息面,資金面,技術面,市場面)一切利好的上升趨勢中,突然就跟踩到“核彈”一樣!今後又該如何避免?


——欺詐該如何量刑,該賠多少?數據該如何採集?

這些年企業上市就為了變著花樣圈錢,股價跌到谷底就喊著動員員工持股,一漲幾天董事長和大股東率先排隊減持……這樣的事情幾乎每週都有發生;而股市就成為了這些缺乏道德的“企業家”在市場中吸取弱勢的中小股民“血”的工具!

隨著開放交流,國外成熟市場上的一些“成熟”的投資機制與投資理念也被我們照搬到國內不成熟的市場中。

管理機制配套的不完善,退市制度缺失,數據採集依據沒有經驗,集體訴訟該如何進行,損害賠償依據是什麼……集體造假,集體欺詐,後果又該是什麼?退市了員工該如何安置?

健全退市制度對市場“百利而無一害”吐出的融資分配方案,中小投資者賠償依據以及員工安置辦法……越早完善越好啊


——陳冬連·財經智慧分享圈!


陳冬連財經智慧分享圈


如果公司退市後吐出所有融資,對於股市當然有積極作用,無論是對持股的中小散戶而言,還是此前的融資方都是極好的。要知道此前有很多造假公司被強退之後,雖然清除垃圾上市公司比較解恨,但由於缺乏對持股散戶的善後,幾乎最終小散都被迫背鍋,如果長期以往,那就太打擊韭菜的炒股熱情了,一旦群眾基礎都沒有了,後續股市的增量資金就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一旦退市後,儘管後續還存在一個月的交易時間,只不過這一個月的交易幾乎都是以跌停板的形式存在,即便投資者掛在跌停板,每天能夠成交的數量也是有限的,而一個月期滿後,然後退市公司就會進入三板交易,而三板由於交易人數不多,市場也不是很活躍,所以最終成交也是比較小的。因而強退對於小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吐出融資能夠適當補償中小投資者這也會一定程度刺激小散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退市前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股權質押,而一般質押方可能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如果能夠吐出融資,也有利於降低這些金融機構的壞賬率,往更長遠的角度來說,也能夠一定程度改善民營上市公司的融資難的局面。


大家怎麼看呢?


侯賢平


如果你的這個假設成立的話,對於股市而言肯定是大利好。

1、不管是哪家公司上市,融資的錢那不是十億就是百億,這中間有一些害群之馬,通過上市套現,割韭菜。針對這種公司退市之後吐出所有融資百利而無一害,但前提是,它得有這麼多錢吐出來才行,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2、股市就是用錢砸出來的市場,天朝的股民就是錢多人傻,到哪裡都是買買買。現在的股市就是缺錢,如果有這個做法,那市場近來的錢可謂是源源不斷。

3、假如你所以說的成為現實的話,那就為成為股市退市制度的一種執行手段,那麼對那麼想坑蒙拐騙的公司就是一個警示作用,進而實現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必然是優質公司,那這樣的股票何愁沒人買,又何愁它不漲呢。

4、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它能反應當下國家的經濟走勢,如果此執行能成真,對於我們的經濟來說真的是錦上添花,得到國家的支持,股票哪有不漲的道理。


遠去的郵差


當然了,目前市場最缺的就是資金,而目前大多是上市公司只融資圈錢,分紅繆繆無幾,更多的就是“鐵公雞”,退市首先是清理垃圾的過程,第一好,清理完了還能退當時募資的錢,市場有更多的可用資金,第二好。倒逼二級市場其他企業努力實業,回報投資者,淨化市場,第三好。but,這一切很難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