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导语:原则上讲,带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自由安装软件、支持大屏触控操作的手机都可以称为智能机,包括早期使用塞班系统的诺基亚等。但那时候不流行这个叫法,通常叫做触屏机。普遍认为2007年iPhone一代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随后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加入智能手机阵容。从最初的“中华酷联”至今日,一批国产手机品牌通过努力重现了功能机时代的精彩逆袭,在国内甚至全球手机市场上对三星、苹果等国际大牌发起挑战并取得优异成绩。

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一、全球智能手机发展背景

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手机上市。

1994年,公认的智能手机鼻祖IBM Simon诞生。

2000年,第一个采用塞班系统的手机爱立信R380上市。

2003年,黑莓6230上市。

2007年,iPhone改变智能手机格局。

2008年,谷歌G1上市,安卓与苹果iOS斗争开始。

2009年,三星第一台安卓智能手机上市。摩托罗拉Droid上市。

2010年,iPhone4引爆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最初是从PDA和手机结合而来的,早期通常带有一个手写笔插在后侧边。2007—2010年,新智能手机格局形成:1、苹果iOS和安卓两大操作系统牢牢占据主导位置,塞班等老牌系统退出,微软想利用WP进行挑战也以失败告终。2、iPhone成为标杆,三星奋起追赶,成为了在高端市场唯一能够与苹果匹敌的智能手机。3、中国品牌老将新兵杀入智能手机领域。

二、国产智能手机高歌猛进

正所谓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中国人恰好具有在被动落后时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奋起直追的秉性,一批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继承了功能机时代前辈们的拼搏精神并发扬光大,与以三星苹果为首的国外品牌正面交火,不仅在国内市场收复失地,而且在全球市场与其一较高下。国内市场,多个国产品牌连年进入市场份额前五,2014年起第一名均由国产品牌夺得,至2017年国内市场前五只剩苹果,全球份额第一的三星在中国市场竟然出局前五。国际市场,2012年前前五主要是诺基亚、三星、苹果、黑莓、索尼等国外品牌,2013年起仅剩三星、苹果,剩余3位由联想、华为、OPPO、小米等占据。

现在我们对智能手机大潮中扛起中国品牌大旗的重要代表进行梳理,它们是:魅族、中华酷联、小米、OPPO、VIVO。

品牌

公司成立时间

进军智能手机代表作品

魅族

2003年

2009年,魅族M8

中兴

1985年

2010年,中兴Racer

华为

1987年

2009年,与T-mobile合作

酷派

1993年

2010年,酷派N900

联想

1984年

2010年,乐phone

小米

2010年

2011年,小米手机1

OPPO

2003年(欧珀)

2011年,OPPO x903

VIVO

2010年(维沃)

2011年,vivo V1

魅族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做MP3起家,身负山寨名声,都不能抹杀魅族作为中国智能手机领跑者的身份。2003年3月,黄章创立魅族(MEIZU)科技,用三年时间成为国内MP3第一品牌。2007年,黄章看到MP3产业的颓势,果断放弃MP3转向智能手机。2009年魅族M8上市,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智能手机(中国第一部使用电容触控屏的手机)。魅族手机独领风骚,连续多年取得优异的成绩。魅族手机主打年轻群体,拥有自己的flyme系统,在年轻人中建立了不错的口碑。大家都说雷布斯,其实乔布斯在中国的第一个学生是黄章,首先魅族做手机的时候还没有小米,其次魅族从开始就向苹果手机看齐并且注重粉丝经济,那时媒体评测魅族手机都拿苹果做对比。在转型手机成功后,2010年黄章隐退幕后,专注手机研发。随后有了雷军要投资魅族未果等一系列小故事。2011年小米手机出现,利用与魅族几乎相同的概念、用户定位和营销手段快速取代了魅族的地位,随后又有新的竞争对手加入,魅族手机销量下滑。2014年,黄章复出执掌魅族,引入阿里巴巴等投资,加快产品迭代。融资完成后,黄章再次隐退。这一时期,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残酷的竞争阶段,除了小米,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迅猛发展。融资阿里巴巴据传有对赌协议,从精品战略转为机海战术,但是并未取得明显的成功。2017年2月,黄章宣布二度出山,对魅族管理和产品策略进行调整。2018年,魅族迎来15周岁,魅族手机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呢。

中华酷联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四个手机品牌都是从第一代国产手机走过来的。在智能机时代依靠与运营商紧密合作,加上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取得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2012年—2013年四家占比一度接近半壁江山,国内市场形成三星苹果与“中华酷联”对垒的局面。

中兴智能手机曾被作为国礼多次送给国外政要,拥有子品牌努比亚。华为曾在2008年决定出售终端部门不少于49%的股份,不过后来交易作罢,不料现在的华为手机如此辉煌。酷派与奇虎360、乐视先后有过合作并发生纠葛,现已理清关系各自发展。联想移动是2002年由联想集团与厦华(XOCECO,没错就是那个做彩电的,也是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之一)合资成立,2005年(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这个年份么?),联想收购了厦华剩余股份。2008年联想手机销量下滑,出售联想移动所有权益,购买方是联想控股的下属企业弘毅投资牵头的一众公司,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2009年,联想集团收回联想移动,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2015年联想附属的神奇工场成立运作ZUK品牌。

跟第一代主要靠运营商发展壮大的手机厂商所经历的命运几乎相同,这四个品牌火爆之后在2015年迎来了挑战,他们面对的困难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来自新兴品牌的竞争,这几个对手包括前面提到的魅族和接下来要提到的小米、OPPO、VIVO。此时线上有魅族、小米,线下有OPPO、VIVO,在几个小弟的围攻下,国内市场上“中华酷联”解体。但是华为提前看清了形势,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依靠自家强大的研发能力打造自有处理器,获得成功。联想品牌的份量大家都是清楚的,况且有联想、摩托罗拉、ZUK三个品牌,可谁都想不通联想“太会玩”,结果玩坏了。最后这四家在国内市场上只有华为继续笑傲江湖,并同三兄弟一起走向国际市场。

小米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小米手机1发布。还记得那句“猪都能飞上天”么?小米确实站到了风口上,2012年一飞冲天。小米把粉丝经济、性价比、饥饿营销发挥到了极致。本来魅族和小米最初都是要打造精品手机,但是2013年红米手机上市发力千元机市场,魅族无奈推出魅蓝抗衡。2014年,小米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小米超越华为跃居第一。

OPPO&VIVO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五、手机品牌之再度逆袭

2001年OPPO品牌开始全球注册。2004年OPPO(中国)公司成立,生产MP3、MP4,2008年进入手机领域,2011年正式进军智能机领域。2009年VIVO品牌进行全球注册,2011年正式进入智能手机领域。这两个品牌的渊源大部分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单独谈。它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特色差异化和强大的营销手段,OPPO主打拍照,VIVO主打音乐,以此为着力点发起强大的广告营销。

总结:在智能手机大潮来临之际,国产手机品牌不畏强敌,魅族率先吹起反击的号角,华为大哥带领小米、OPPO、VIVO一众小弟奋勇拼杀,在国内市场把三星苹果这样的巨头打得狼狈不堪,在国际市场也一路向前,这种景象被我们欣喜的称为逆袭。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国人对民族品牌的热爱,也源自各个品牌品质的提升,希望它们继续努力。本系列到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