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夏日清晨六点的南京,朝阳才刚刚爬上老城墙,路面上稀疏的车辆,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和此刻还在梦乡的你。

菜场往往是城市最早苏醒的地方。南京的菜市场大都隐藏在大大小小的街巷中,那是距离生活最近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地道的南京话,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看到各式各样的故事。

清晨六点的南京菜市场,那里的故事已经上演……

1、迎宾菜市场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90后菜农,努力生活的样子真的很美

清晨六点,第一道光从顶棚的缝隙中照射进来,迎宾菜市场已经营业一小时了。

拉货、摆货、归类、标价,所有的商贩都在忙碌着,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对于南湖人而言,逛早市不仅仅是来买菜的,除了蔬菜瓜果、鱼肉,他们还成为了这里卖杂货的、卖衣服的第一批客人。买菜的人流量自然达不到七八点的高峰期,但一些摊位前已经站满了人。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清晨六点买菜的老人居多,青年人并不多见,卖菜的青年人更是少见。“一年365天,天黑来天黑走,早就习惯了!”菜市场里从不缺少为生活打拼的身影,90后的他已经在迎宾菜市场卖了近5年的蔬菜了。

“家里有两百亩的农场,每天的菜一般都是前一天下午采摘的!”喜欢赶早市买菜的人们大都图个菜新鲜,自产自销的蔬菜往往最受欢迎。

“这个丝瓜怎么卖的?”

“南瓜太大了,就买一个吧!”

“茄子新不新鲜啊?”

今日份的蔬菜还未运完,摊位前早已挤满了人。话语间已经做成了四、五单生意。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他们家的摊位并不大,几平米的空间就是他的工作区域。最初只是父母忙不过来,帮他们搭把手,如今却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将分类装好的蔬菜一筐一筐放入推车,一拉一提向摊位走去,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如此重复性地劳动,他每天都在做着。“从来不羡慕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现在虽然辛苦但却很满足!”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每一趟都要运送近十筐的蔬菜,走到高低不平的道路难免会有些吃力,他殊不知一位前来买菜的阿姨一直默默在身后帮忙推着,走了好久……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努力生活的样子很美,清晨六点的迎宾菜市场因为有了他们而变的更美。

2、尚书巷菜市场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这年头,买菜也需要“战略”

与迎宾集贸市场比起来,尚书巷菜市场显得热闹很多。拎着布袋斜跨黑包的大爷、穿着花裙拉着小推车的大妈、清理现场垃圾的工作人员……尚书巷菜市场的通道早已人头攒动。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清晨六点,许多摊位已经摆满了蔬菜瓜果,分类归拢、整齐堆叠,全部插上了黄色的标价。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所谓烟火气的生活在清晨六点的尚书巷菜场体现的淋漓尽致。

剁肉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爷大妈们会和商贩们为一分一毛扯着嗓子讨价还价,上演着最具仪式感的交易。当然也不都是这样,很多老板也会经常给老顾客把零头抹掉或是额外赠送一小把葱……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夏天的早上凉快诶,我们走过来买菜就当散步了!”上了年纪的人总是浅睡眠,这个点来尚书巷菜市场买菜的多为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们。两位阿姨住在附近的小区,每天定好时间相约菜场,步行过来只要十分钟。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阿姨们笑称,她们是“打游击”式买菜,没有固定摊位。身处在喧闹的环境中,摊位上的肉类、蔬菜类,品种繁多,容易让人一时之间不知该买什么好。菜场如战场,如何在众多摊位上买到相对新鲜又便宜的菜,不用点“战略”自然是不行的。

进了菜场,“今天还是老样子,等会我们在这汇合!”简单的一句话,另一位阿姨便心领神会。随即两人往不同方向走去。

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阿姨们将这个道理用在了买菜上,蔬菜区和鲜肉区,一人负责一个区域。询问价格,多家进行对比。每天如此,她们可以说是这里买菜的行家了。哪家的菜便宜,哪家的菜新鲜,哪些菜涨价、跌价,心中自然是有数的。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我看了有一家肉还蛮便宜的,你跟我来!”

“丝瓜一块钱诶,赶紧买回去烧汤!”

“走走走,快点儿啊,再不买要被人买光的了!”

忽略早已pass的店,对比了几家pick的摊位。二十分钟左右,她们带着满意的答卷汇合了。今日的问卷调查已结束,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调查结果,一同走向了人群中……

3、三七八巷菜市场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逛吃逛吃,快节奏城市中的慢生活

外面是纷纷攘攘的夫子庙,里面是不紧不慢的小时光,三七八巷的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里过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清晨六点,除了推车轮子的滚动声和鲜肉区传来的剁肉声,其他一切都很平静。很多摊位的灯没有亮起,菜场里少有前来买菜的人。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与尚书巷比起来,三七八巷菜市场像极了老城南的缩影,闲适、惬意。

“我就摆一上午,中午卖完就回家了!”陈阿姨在三七八巷已经卖了近二十年的菜,算是这儿的“老人”了。“天气太热,下午回家休息休息,干嘛那么辛苦!”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言语中看到更多的是阿姨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阿姨一边择着菜,一边与别人欢声笑语着。不仅陈阿姨如此,三七八巷菜市场的其他商贩们此时也没有一丝的匆忙,甚至连第一声吆喝还没有开始。

他们不紧不慢地从门外的面包车里卸下今日的蔬菜,推着往摊位走去,路上还会停下脚步与其他摊位的老板聊上几句。三七八巷菜市场有三个门,比起正门的楼梯,菜场西门的斜坡是商贩们上下货的必选之处。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这个菜怎么卖啊?新不新鲜啊?”

“还不知道今天吃什么,我再看看吧!”

“哟,今天来的蛮早的嘛!”

晨起出现在三七八巷买菜的人们,他们大都拉着买菜专用小推车,慢慢逛慢慢挑,在充裕的时间里仔细地挑选食材,时不时与路边的老面孔打一声招呼。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紧靠菜场,有一排美食店,小有名气的三七八巷熏鱼,到哪都需要排队的和善园,早餐必备安心无巩油条……

“给我来几根油条,小孙子爱吃!”“老板,两个肉包再加个茶叶蛋!”清晨六点,熏鱼店才刚刚开门,卖早餐的铺子明显比较占优势。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老南京人都知道,三七八巷里吃的有不少。哑巴蛋饺、安庆馄饨、章记烤鸭……南京人爱吃的都在这条巷子里。居住在这儿的人,不用出远门,下个楼便能买到。也正因为这样,三七八巷里的人们都过得如此悠闲自适、随意自在。

清晨六点,不着急,慢慢逛。逛完再给家人带上一份早餐,三七八巷的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在清晨六点的菜场,我看见了最“大萝卜”的南京人

赶早市买菜的大爷大妈、推车上下货的商贩、努力生活的90后小伙……每一处都是真实的生活。

发现生活,遇见故事,何不早起去菜市场走一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