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網絡圖

學區房的房價水漲船高成了常態

一位朋友在北京二環內有套小房子,叫海格國際。北京奧運會之前買進時首付還不到20萬元,之後靠租金養著銀行的按揭,所以也就沒太關注,直到去年底有人開出10萬每平米的房價想要買時才讓他大吃一驚,一打聽才知道,曾幾何時自己的房子成了學區房,聽說學區還是挺不錯的小學和中學。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這樣的事,每天都在每個城市發生著。上海杭州如此,溫州亦是如此。

在溫州有好學校做靠山,學區房比周邊沒有學區資源的房子要貴2萬到3萬。貴從何而來,因為學區房除了房子本身的價值外還附帶著稀缺教育資源的價值。溫州是個極其注重子女教育的城市,因為重視,所以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好學校資源就更加緊俏,學區房一房難求是常態。在溫州,孩子還沒出生就買好小學學區房,孩子還在幼兒園就買好初中學區房都是稀疏平常的事。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溫州某民辦小學課堂

民辦教育發力,優秀教育資源開始流動

老包在任溫州某報社文教部主任期間經常和一些校長喝茶,當談到孩子教育中“擇校和擇師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時,絕大部分校長們選擇了擇師。可見,老師或者說名師是眼下稀缺教育資源的核心所在,當然無可否認,在體制內名校擁有更多的名師資源。但是在溫州,2017年的新學年剛開始就發生了一些小插曲。森馬協和國際學校、道爾頓小學、北外溫州附校、溫大附小等優質民辦學校進入溫州人的生活圈,同時老牌的民辦學校建小甌江校區(甌江小學)和中通國際等學校持續發力。據老包瞭解,今年絕大部分民辦學校招生情況都相當好,預定的招生人數都是爆滿。這又是為何呢?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網絡圖

早在森馬協和國際學校籌備時,老包就和上海協和國際學校盧慧文總校長有過交流,關於師資力量盧校表示會從上海選調一批優秀的老師,同時也會在本地尋找優秀的師資力量加入溫州協和國際學校。相比而言,新成立的“道爾頓”小學更為直接,在白莉莉校長的影響下,被吸引而來的除了大批的新生之外,還有各級的名師,道爾頓原本挺正常的老師招聘,也演變成街頭巷尾熱議的“高薪挖人”事件。在新民辦學校大秀肌肉時,老牌民辦小學建小甌江校區(甌江小學)就顯得淡定很多,7年的辦校經驗使得學校不論管理和師資都顯得很有底氣,但是面對民辦教育的變化,主管教學的方吟吟副校長表示,學校也安排了像黃小梅老師這樣的全國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為這一屆新生安排了歷屆來最強的班主任隊伍。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網絡圖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能否退燒

現在我們是否可以循著這樣一條脈絡去思考,學區房價格高企是因為可以享受稀缺的教育資源,名校的教育資源核心是優秀的老師,當一部分優秀師資流向民辦學校時,是否意味著學區房的含金量大大的打折了。老包認為這個趨勢是肯定的,但是目前民辦教育對學區房的影響面還是有限,一則教師的自由流動還是不能被所有人理解,比如前幾天江西省幾所民辦學校就因所謂的“挖人”被教育部門約談,而溫州部分學校出現家長抗議老師離開的事件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次,公辦學校的老師還是受到更多體制內的關照,比如評優、晉級的機會總是更多,這對老師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公辦學校還是擁有足夠多的名師資源。第三,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社會教育資源顯得更加緊缺,民辦教育雖然在迅速崛起和擴張,但是相對巨大的社會教育體系還是屬於“蚍蜉撼大樹”階段。第四,學區房不僅能幫助孩子落實讀書的學校,也是一種投資房產,就目前而言它的保值功能和轉手速度都是令人滿意的。

就目前社會實際來看,溫州民辦教育快速擴張,並且一改以往平民教育風格而轉向精英甚至貴族教育,以強大的資金投入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師資力量。這些變化雖然目前還不足以直接影響到學區房的價格走勢,但是它對人們擇校觀的改變終將成為高價學區房底下湧動的暗流。

民辦教育發力,學區房退燒遇猛藥乎?

記者老包自畫像

記者老包點評:講了那麼多,其實民辦教育崛起對學區房的房價而言就四個字“釜底抽薪”。老包奉勸那些花了幾百萬買進學區房的家長朋友,即便你突然發現心中的好老師辭職了,也大可不必在學校前拉橫幅喊口號,因為名校總是能盛產名師。只不過,當你下次再花幾百萬買丁點大的學區房時,請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