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近年来,国内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举措和成绩颇为可观,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引发公众密切关注,到考古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蹿红电视与网络;从民营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将个人收集的大量抗战珍贵文物展现给世人,到腾讯公司发起“长城你造不造”互联网+文物保护计划……“文物真的活起来了”——这是许多人的切身感受。以“传播与传承”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
传播与传承,既有单向度的“宣教”,也有双向度的“分享”。一年前,考古专业学生李子一的漫画书《考古入坑指南》出版,她将自己在考古实习工地的诸多经历,如隆冬发掘土冻成冰、15天才能洗一次澡等付诸笔端,苦中有乐、真情实感,令考古文博行业外的读者也能理解、共鸣。两年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考古实习工地尝试了社区考古实践,来自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周边农村的小朋友们,在北大的哥哥姐姐带领下,画下了他们心中的平粮台遗址和考古学家,在考古嘉年华留下了灿烂的笑靥……这些个案,传播效果很好。
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不仅让社会公众走近历史宝藏,更为考古文博行业开启了变革创新的大门。
(6月1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奚牧凉)
閱讀更多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