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今日推送《珍貴老照片之劇照合集》錄自《童芷苓專刊》,該冊於1946年(民國35年)出版,由皇后出版公司發行,刊名由梅蘭芳先生題寫。童芷苓(1922-1995),著名京劇旦角演員,她戲路極寬,不拘成規,表演細膩,善於刻畫人物。她的嗓音甜潤嫵媚,她的唱腔聲情並茂,她在唱法上,以“荀派”的爽朗俏麗為基調,適當揉和“梅派”的典雅華貴和“程派”的含蓄委婉,於豪放中有細膩,在柔媚中見端莊,令人感到清新別緻,獨具一格。她的唸白功力深厚、情緒充沛、節奏鮮明、感人肺腑。她的表演不拘成規,善於將傳統技巧的運用與人物性格的刻畫相結合,塑造各種性格迥異的婦女形象。她多才多藝的非凡才華,一直為世人所稱頌。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醉酒》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四郎探母》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鎖麟囊》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關王廟》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紅娘》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李亞仙》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翠屏山》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盤絲洞》

珍貴老照片之《童芷苓專刊》劇照合集

《人面桃花》

(《童芷苓專刊》)

附:《多才多藝童芷苓》

王永運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芷苓(1922-1995),她生於天津,長於天津,習藝於天津,是天津劇壇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她不僅以京劇見長,而且演過多部話劇、電影,是個多才多藝、富有創造性的傑出藝術家。 

 童芷苓原籍江西南昌,出生在天津,幼年入聖功女學讀書,性格開朗,天資聰慧,對京劇特別酷愛。一度入北平戲曲專科學校學習,但因年幼,被其父領回天津。後在家延聘教師傳藝,曾得名教師王雲卿的親傳,授童《貴妃醉酒》、《穆柯寨》、《馬上緣》等劇。一年後,童芷苓11歲即以“小童伶”身份獻藝舞臺。她在天津春和戲院演出《女起解》,緊接著又在北洋戲院與其兄壽苓合作《武家坡》,並在一次票友會演中演了《虹霓關》。 

 1938年,童芷苓曾拜名票雲館主與張曼君為師,於當年10月開始在北洋戲院上演《十三妹》、《玉堂春》等旦角戲。同時,還搭以唱工為主的文明戲社“奎德社”,同李桂雲、夏佩珍合演過《茶花女》、《雷雨》等劇。 

 1939年4月,童芷苓在菊壇崛起,組班公益社(後改苓劇團),由其父童漢俠任社長,演出場所在新中央戲院,劇團成員有白家麟、王清塵、蓋春來、童壽苓等,所演劇目有《大英傑烈》、《奇雙會》、《花田錯》等,以《大英傑烈》最為走紅。當年5月3日,童芷苓在津拜師荀慧生。此後多年直至建國前,她從荀慧生教她的第一齣戲《霍小玉》始,陸續上演荀派名劇《元宵謎》、《香羅帶》、《紅娘》、《釵頭鳳》、《紅樓二尤》等。在此期間,童除專心鑽研荀派藝術外,還廣泛涉獵梅派、程派、尚派之長,深得“四大名旦”名劇的精髓。童芷苓對梅派藝術格外傾心,1947年在滬又拜梅為師,梅蘭芳對她所演的《宇宙鋒》、《貴妃醉酒》加工修改。於是,童芷苓從荀慧生的“小留香館”進入到梅蘭芳的“梅花書屋”,成為她藝術上日趨成熟的黃金時代。 

 建國後,童芷苓來津演出次數不多。1958年她曾隨上海京劇院二團演出於天津新華戲院,與她同臺的王熙春、童祥苓等。她最後一次在津演出,是1985年參加天津一宮舉辦的荀派藝術專場,上演《金玉奴》、《紅樓二尤》、《紅娘》、《樊江關》四個劇目。從童芷苓建國後來津公演,可以看出她在荀派戲的基礎上,從戲理出發,從人物出發,又進行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創造。如《金玉奴》戲中最後一場“棒打薄情郎”,她將原有的大段唸白和兩小段唱,發展成長達40句唱詞的大段演唱,跌宕起伏,悲憤激烈,充分展示出金玉奴這一歷經苦難的婦女性格的成長,豐富了荀本金玉奴的舞臺形象。還有一例,20世紀60年代初,戲劇家陳西汀擷取了《紅樓二尤》中前半部情節,增添了新的內容,寫成《尤三姐》一劇。童芷苓本人扮相嬌美,嗓音明亮寬潤,飾演豪爽、潑辣的女性更屬她之所長。她所塑造的尤三姐這個寄人籬下、深受損害的古代下層婦女形象,異常鮮明奪目,至今留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