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茉莉花,舞者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古利

身姿曼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于舞者的想象。然而有这样一群人,用对生命的执着,颠覆了普通人对舞蹈的印象。

上周末,在郑州市妇女儿童中心的舞台上,伴随着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八朵淡雅的花朵缓缓飘至舞台,她们身着淡雅的绿色拖地纱裙,袅袅婷婷……

全场观众为之惊艳时,轻纱下,露出一个个轮椅。原来表演这段美丽动人舞蹈的,是一群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舞者。

她们都是河南省生命之魂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平均年龄已经50多岁。生命曾给她们迎头痛击,而她们没有被击垮,而是在舞蹈中重拾生命的乐趣。

一曲茉莉花,舞者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今年已经60岁的徐凌是她们当中的一员。40年前,她原本是文艺骨干,却由于一场车祸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灾难曾让她痛不欲生,但从未浇灭她心中对艺术的美好向往:“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跳舞,我们就让思想起舞,经历过苦难,更要努力活得多姿多彩。”

排练舞蹈对轮椅上的舞者来说是异常艰难的。通常,早上8:30她们就要开始投入排练。中午吃完饭后稍事休息,又继续投入排练,一直到17:30左右。

麻烦的是吃饭和上厕所。因为行动不便,午餐都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盒饭,中午就坐在轮椅上解决了。而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麻烦,三十多摄氏度的酷暑高温下,她们甚至连水都不敢喝。

一曲茉莉花,舞者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对观众而言,她们的表演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感动。

“残疾人士尚且活得如此多姿多彩,健康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呢?”这是来自一位年轻母亲的感慨。

虽有残疾,但是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她们将生命的宽度与厚度延展开来。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说过:“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

宽度,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拓宽它。可以是坚韧,可以是努力,也可以是爱心,但总归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执着。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问题:“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最著名的一个回答是:“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写下这样文字的这个孩子,从出生起,由于身患重病一直没有下地走过,医生曾断定活不过5岁,每年会被医院下几次病危。

一曲茉莉花,舞者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他就是自嘲为“宅界巨子”“职业病人”的青年作家程浩。他曾觉得生命已经没有价值,于是开始颓废、打游戏。直到某天夜里突然停电,面对漆黑的电脑屏幕,他猛然发现自己还在做这些毫无价值的事。于是开始读书写文字,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程浩从来没有受过学校教育,户口薄本上有一栏写着“文盲”二字。但是他热爱阅读,比起同龄人,他有更多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他从十岁起第一次独立阅读长篇小说开始,便保持着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立志要书写之后,他用近乎自虐的方式,一天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阅读。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但我觉得这就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

由于双手无力翻阅纸质书籍,程浩只能看电子书,他分类有序地的收藏了两万余部电子书,亲自校对修订了几百部。写作时则完全靠鼠标,母亲每天都能听到程浩萎缩的拇指点击鼠标的声响,“我看他打开输入法的软键盘,就用鼠标一个个地点,速度特别快”。

一曲茉莉花,舞者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程浩把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写成文章发表到微博、知乎、豆瓣上,这些文章为他带来了很多粉丝和好友,甚至让很多自觉人生暗淡的人感到新的力量。在他20岁病逝后,很多网友发文悼念,说“谢谢你曾来过”。一个男孩哭着给程浩的母亲打电话说:“是程浩把我从病魔手里拉了回来,让我对生活恢复了信心”。

当时母亲不明白,儿子到底是如何在网上治愈大家的。

在整理程浩的遗物时,她发现了44万字的电子稿,全都是用鼠标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程浩用自己的坚韧,记录了对世界的深爱,他用文字温暖照亮了很多网友,同时也把这种生命的力量传递给了别人。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谁又不会说他的生命有着无限的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