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碗托怎么做?

这是中餐


碗托,是一种山西及陕西北部的特色传统面食,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团”。碗托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浇上醋、蒜、特制不辣辣椒,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

碗脱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其辣椒选用头茬,晒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烧热后。放入葱少许,待葱发黄时,倒入辣椒粉,用铁勺搅匀,油多辣椒少,遂成稠浆,装入瓶、钵备用。

严冬季节,多配豆芽炒食。炒瓢内放点油,待油冒烟时。放入葱,葱发黄,把豆芽倒入,豆芽炒到八成倒入切块的碗脱,浇上蒜、醋、辣椒,撒上盐、姜末,味精,倒入碗内即可食。有时也与羊杂各混炒。碗脱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今天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刀刀碗饦,之所以称之为刀刀碗饦,是因为食用碗饦之时,不使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筷子,而是要用铁丝捶打或者铁片加工成的小刀。如果你坐在一个小摊前,要上一碗刀刀碗饦,定会见到老板娘拿起碗饦,取个刀刀,横划几刀,竖划几刀,两三秒的工夫,一碗碗饦就被划成了井字形的小块。浇上两勺特制的汤料,撒上一撮韭菜、几丝黄瓜,喜欢吃辣的人再舀上一勺油泼辣子,一碗正宗的义合刀刀碗饦就摆在面前了。此时,红的油泼辣子、绿的黄瓜韭菜、油亮亮的汤汁,再配上井字形的碗饦块,实属色、香、味俱全,谁还能忍得住不赶紧往嘴里送上一块呢?

边吃着碗饦,你要是顺嘴问一句这碗饦的制作方法,老板一定忍不住要跟你说道说道。刀刀碗饦一般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荞麦粉制作的,一种是荞麦糁子制作的。荞麦粉制作的比较简单,先将荞面用温水和成面团,然后逐渐加水、反复揉搓,使面和水慢慢融为一体,成为糊状,一般有经验的师傅将面糊用手试抓,拽起来能吊成线即可盛入碗中,上锅蒸了。用荞麦糁子制作碗饦较荞麦面制作则复杂了一些,先要将荞麦糁子放在盆内加水浸泡约三四个小时,直至糁子泡软,再用拳头踩成稠稀适度的糊状。不管是哪种做法,碗饦一般都要在锅里蒸上一个多小时后才能出锅。碗饦热着吃时,软而黏,放凉了吃的话,则多了几分韧劲。

蒸碗饦的工夫并不算什么,每个小摊前光顾的人的多少,完全取决于碗饦调汤的味道好坏。调汤中香油、生姜末、芝麻、花生仁、食醋、韭菜叶、黄瓜丝自然是少不了的,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蒜泥、油泼辣子等。说来也怪,仿佛就是那么几种调料,各家做出的味道却不甚相同。也正是因为有所不同,人们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摊位光顾。下面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给大家介绍刀刀碗托的做法。

刀刀碗托的做法:

【原材料】

小麦面粉100克、荞麦面粉30克、清水适量。

【调味料】

生姜片、八角1个、食盐少许。

【制作所用工具】

直径大盘1个、小浅碟1个、浅口径碗1个。

【调料水的熬制过程】

1.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

2.放入1片生姜、1个八角。

3.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约10分钟左右。

4.加入适量的食盐,稍微再煮1分钟至食盐溶于水中,关火。

5.煮好的调料水倒入小碗中,放置一边冷却至水凉。

【碗秃则面浆的制作过程】

1.小麦面粉与荞麦粉倒入和面盆内。

2.用筷子将两种面粉充分的搅拌均匀。

3.分次徐徐的倒入冷却的调料水。

4.用筷子将边缘的面粉向里搅动,使面粉吸收水分完全与水融合,形成雪花状的面絮。

5.右手张开,用力抓握雪花状的面絮。

6.将所有面絮揉捏在一起成面团。

7.继续用手揉制面团,使其盘“性”(也叫“饧面”)。

8.直到面团光亮利手、不粘盆(也就是所谓的“三光”面团)。

9.用手指在光滑面团的中间按压一个小洞。

10.舀1汤匙调料水,淋在小洞里。

11.用手提起面团的边缘,向小洞位置折回。

12.面团边缘包裹住小洞里面的水,用手揉制面团,揉面的过程中面团会遇水分而成湿性,揉制时会粘盆粘手。

13.反复揉搓,水分会逐渐减少,直到面团充分吸收水分,又会变成“三光”面团,此时的面团较柔软湿气大。

14.再用手指在光滑面团的中间按压一个小洞,重复9~13的步骤,继续揉制面团,如此反复几次。

15.经过多次的“加水—揉制—加水”的过程,面团渐渐失去筋性,不易成型。

16.继续往面盆里加入1汤匙调料水。

17.用手继续抓揉失去筋性的不成型的面团。

18.再继续往面盆里加入1汤匙调料水,重复17~18的步骤,直到不成型的面团全部溶于水中,形成面浆。

19.但是用手在面浆里抓一下,还可以看到有没有溶于水的大块的面疙瘩。

20.这时不要再往盆里加水,而是继续用手在面浆里抓揉面疙瘩。

21.直到面疙瘩全部溶于水,形成稀糊糊的面浆,用手在面浆里抓一下,手上也是稀稀的面浆,没有任何疙瘩状的面。

22.用筷子将稀糊糊朝一个方向搅打数次,使面糊上劲,放在一边静置饧制30分钟。

【碗托的蒸制过程】

1.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

2.支好蒸架,将浅口碗放在蒸架上,大火蒸至碗热。

3.取出碗,用干燥的擦碗布擦干碗里的水蒸汽。

4.用小勺舀三勺饧好的面浆,放在碗内。

5.碗上面遮盖一层保鲜膜。

6.将装有面浆的碗重新放回蒸锅内,盖盖大火蒸制20~25分钟。

7.至碗内的面浆颜色由白变深,面浆表面凝固,趁热立即取出碗,放在一个盛有冷清水的盆内过凉。

8.用不锈钢调匙的手柄端在碗与面团的缝隙处,轻轻划一下。

9.把面团倒扣在一个直径大一点的盘内。

10.蒸好的碗秃则银圆般薄厚似碗的形状,色略发乌色但光泽鲜亮拿在手中,在空中上下晃动,“碗托”软颤、软颤~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唯典餐饮美食文化"头条号哟,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

点击文章左上角红色圆图标“唯典餐饮美食文化”进入后就可以看到小编以往发的很多关于美食或者陕西小吃的制作方法和历史典故。


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今天教大家做一种荞麦面做的山西美食“碗托”,其实这种美食在陕北、内蒙、河北等地也有,又叫碗脱、碗团、碗秃、碗坨等,称呼不一。京津地区还有一种美食叫“扒糕”,也是荞麦所做,有点相似,但碗托的做法较复杂,口高也较扒糕更好。碗托吃上去筋道爽口,加之又是粗粮所制,多食对身体必有益处,大家不妨一试! 在我的指导下,我家9岁胖丫参与了制作,享受美食同时,也锻炼了她的自立能力!

锅中放适量水,放入2片姜、2颗大料,烧开,转小火熬制8分钟,晾凉,倒入小盆,调料水便制好了

锅中放适量水,放入2片姜、2颗大料,烧开,转小火熬制8分钟,晾凉,倒入小盆,调料水便制好了

取适量面粉(普通面粉即可)和荞麦面粉放入盆中,比例大致面粉三分之二、荞麦粉三分之一。然后将两种面粉混合搅匀,加一勺盐。

分次加入温水

和成面团

在面团上戳个洞,用勺子将调料水淋入洞内。

然后用手将面团的边缘向小洞位置折回挤压。

一直重复“淋调料水—拳头挤压”这个动作,直至面团被调料水澥成面糊。这是制作碗托的关键步骤,很费时间。只有这样,做出的碗托才筋道,这也是扒糕口感不如碗托的原因所在。面糊中如有面疙瘩,用手捻碎。

直至面疙瘩完全溶于水,成糊浆状,挂盆壁即可。然后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动,使面糊上劲,放在一边饧半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

蒸锅内放水,找2—3个浅口碗(看你的锅大小,能放几个碗)放在篦子上,大火将碗蒸热。然后将碗取出用布擦干碗里的水蒸气。

将面糊盛入盘子中

放入蒸锅大火蒸20分钟。

蒸熟后取出放在盛有凉水的盆里过凉,用不锈钢勺柄沿面团边缘轻轻划一圈,碗托便分离出来了。

直至面糊全部蒸完。

倒扣在案板上切条。切条时刀上沾点水,不粘刀。

加入调料拌匀。调料的制作请查看我上传的万能调料水的视频。

入口咬嚼,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小胖丫非常爱吃。 如果喜欢,你也不妨一试,同时请观看我上传的小胖丫制作碗托的视频,制作过程更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