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在距离成都市区不远的汶川县境内,有一座秀丽的四姑娘山,绵延的山脉被一条名叫皮条河的河流横切。河水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日日撞击河中高达三四米的岩石,激起铺天盖地的碎玉飞琼般的浪花,最终克服万难融入长江,形成一个“v”字型山谷,冬阻南下的寒流,夏季则带来充沛的雨水。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水,孕育了沿岸的一个半封闭原始森林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最早、栖息地面积最大的,以熊猫保护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又称“熊猫的故乡”。

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卧龙的清晨格外宁静,远处是若隐若现的山水林木,在云海中似真似幻,一片烟水迷离之景。烟云飘动,山峰似乎也在移动,变幻无常的云海在山腰浮动,微微舒展蕊瓣,诗情画意地将雄浑的山脉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皑皑白雪覆盖的顶峰,白云如海,雪山连绵,堪称“无限风光在险峰”;下面是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绝妙的松萝悬挂林间,草长莺飞,可谓“身在青霄紫气间”。

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太阳徐徐升起,云雾开始变薄,如同一位即将退出舞台的演员,粉面含笑,衣袖遮面,在阳光的照射中缓缓散去。此刻,天气晴朗,纯正的蓝天白云触手可及。沉睡中的卧龙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巴郎山峭壁嶙峋,峰峦青翠,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

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沿着苍翠的游山道,无数的绿色把眼睛塞得满满的,脚下的流水如飞花碎玉,身边的野花遍地开放。到达进园口处,首先要过一座木桥,桥头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桥面铺着满是刺鼻的消毒水的毛毡,这是为了避免游客把脚底的病菌带入园中。翻山越岭,经历折腾,只为了园中唯一的尊贵主人—大熊猫。每只熊猫都拥有一套大小不一的“单身别墅”,大的几乎占地500多平方米,小的仅够居住玩乐,还有与其配套的假山、水池、竹林等,一应俱全。一只只毛茸茸的能猫,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有的晒着太阳,慵懒从容;有的低头只啃食竹叶,专心致志;有的追着游人走来走去,憨态可掬。年幼的熊猫好动,多攀爬在木架上,旁若无人地做一些笨拙而调皮的动作,或含情脉脉地回首,或四顾左右,或尝试独立行走。年长一些的则赖在树上荡秋千,摇来荡去,玩得不亦乐乎。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木架上掉下来,看似慢吞吞的大熊猫,这是便立刻施展软功柔术,挺身抓住木梯品台,翻身坐起,身手不凡的样子,让人想到“功夫熊猫”。

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此外,卧龙自然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迁,是众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又由于地处横断山脉北部,是动物基因交换的走廊。不仅动植物种类繁多,还保存大量的古老种类和特有种类。4000余种植物从低等到高等,从远古到现今,从一般到珍稀,应有尽有,是整个东洋界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地方,纯朴自然的民间生活和民风民俗对人的吸引丝毫不逊色于大熊猫。这里既有藏式生态农庄的酥油、奶渣,有“烧馍馍”、糍粑等特色食物,也有沿街叫卖的精美工艺品。每逢节日,高昂悦耳的竹笛响起,搭配音调柔美的竹口弦,一场欢快的“锅庄”民族舞会就开始了,男性着肥大筒裤,如雄鹰展翅,女性右臂抛袖身后,飘逸洒脱,大口喝着酒,汇入通宵达旦的欢乐人群中。

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

入夜粗犷豪放的山歌响起。只有秦岭才有的皓月明亮干净,清辉洒脱满卧龙山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