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曾經在中國火極一時的斯巴魯墜落了。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斯巴魯中國經銷商,在不久前發佈了一封公開信,在這封名為《致中國斯巴魯經銷商全體同仁書》的信中。經銷商“大吐苦水”,指責斯巴魯中國不作為。而由此,斯巴魯在中國面臨的困境,才開始被人們注意——2017年斯巴魯在中國銷量僅過3萬,這隻有前幾年斯巴魯在華銷量的一半。

斯巴魯在中國怎麼了?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說到斯巴魯,可能不少人會想到韓寒。韓寒除了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位賽車手,也正因如此,韓寒與斯巴魯結緣。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韓寒從2011年左右就成為了斯巴魯的代言人,他還駕駛斯巴魯產品獲得拉力賽車CRC冠軍,使用SUBARU XV作為電影《乘風破浪》中主角的座駕 。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儘管斯巴魯是一個進口小眾品牌,但前幾年在中國還混得風生水起,2012年前後斯巴魯還試圖和奇瑞聯姻國產。雖然此後國產失敗,但有了龐大這個經銷商夥伴,斯巴魯還在中國提出了向10萬輛奮鬥的目標 。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從2017年年初開始,斯巴魯在中國的銷量一路下滑,甚至在2017年11月,銷量僅為4000輛。而作為一個“高利潤附加值”的進口車,2017年斯巴魯在中國的單車利潤不足5000元,有經銷商調侃賣斯巴魯不如賣白菜 。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但斯巴魯真的賣的不好嗎?並非如此。與國內市場截然相反的是在國際市場上,斯巴魯倒是混得風生水起。自2008年以來,斯巴魯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一年高過一年,基本上是年年“吃肉”。2016年,斯巴魯在美銷量達61.5萬輛。

此外,去年3月美國《消費者報告》官方網站上,2017年度汽車品牌排行榜上,斯巴魯名列第五。與此同時,斯巴魯Forester森林人,入選“2017年度十佳車型”排行榜,並連續四年獲評“好評緊湊型SUV”。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而反觀國內自2004年斯巴魯進軍中國以來,至今已有14年曆史。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斯巴魯第一次來中國不是在2004年。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斯巴魯(當時叫富士重工)就開始謀求與中國的合作之路,最終與貴州航天工業有限公司(下稱貴航)展開合作,將斯巴魯REX引入到貴航,生產出一款與奧拓同時代的微車“雲雀”,而在於奧拓競爭的戰局中,“雲雀”大敗。

之後斯巴魯投資4.5億元入股貴州雲雀,2002年因銷量不理想退出中國。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擴大,斯巴魯再一次“盯”上了這塊大蛋糕。或許是之前合資留下的陰影,2004年再次進入中國時,斯巴魯選擇暫時以進口的方式“亮相”。加上關稅進口車價格比車的原價高出不少,價格偏高是不少人不購入斯巴魯的原因之一。

斯巴魯也在尋找合資的機會,但最終由於富士重工16.5%的股份為豐田持有,被視為豐田子公司。而豐田在中國合資的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已用光規定的在華合資公司的兩個名額。

2004年斯巴魯進口中國後,在華實行區域分銷商制度。龐大集團因此成為斯巴魯在中國的總代理商之一,在斯巴魯進入中國的初期,龐大為斯巴魯打下了不少領土,龐大集團的市場份額佔全國的60%-70%。

2013年斯巴魯收回中國市場總代理權後,龐大入股斯巴魯汽車(中國)從經銷商搖身一變為銷售公司股東。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與斯巴魯合資後,龐大的目標是利潤。它不會為斯巴魯品牌、渠道建設等大量投入,任其“野蠻生長”,用戶的滿意度不斷下降。此外,近幾年龐大集團自身的境況也不好,一直在找錢,比如前不久龐大轉讓奔馳4s店一事。龐大自身的困境無疑也拖了斯巴魯的後腿,使得斯巴魯的市場競爭力日益削弱。

可以說龐大的放任是出於利益的考慮,你無法要求一個代理商為品牌商掏腰包。那麼斯巴魯中國的不作為,就是其在中國走向沒落的原因。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斯巴魯中國很少為該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投資,在品牌發展幾乎找不到任何亮眼的地方。一位經銷商表示,斯巴魯方面的佛性經營,才是問題所在。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作為對比,同為豐田旗下進口車的雷克薩斯,同樣沒有國產,但這兩年來一直在本土經營上努力,雷克薩斯連續多年保持不錯的增長。而斯巴魯作為一個SUV品牌,真的是滿倉踏空錯過了中國SUV消費熱潮期。

或許斯巴魯該向雷克薩斯的經營理念“取取經”。注重本土化發展,是雷克薩斯在中國的經營之道,本土化不僅包括生產製造的本土化,還有品牌、經營、研發等方面的本土化,其中重要的是品牌本土化。

而斯巴魯在中國不但沒有做到品牌本土化,說得誇張點,甚至連品牌都沒有建立起來。該宣傳品牌的時候,斯巴魯卻一直在宣傳自己引以為傲的水平對置發動機,以至於大部分人對斯巴魯的第一印象,不是這個品牌多優秀,而是“噢,他家的發動機技術好像很厲害” 。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特立獨行”不關注市場需求,也是斯巴魯缺乏本土化理念的體現。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太過單一,一味地寄希望於合作伙伴經銷商,然後既斯巴魯不願意進行本土化改造,又不願意為發展進行投資,這也註定了這個小眾品牌走向沒落。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斯巴魯自己也在作死。

不只是對外經營理念不成熟,斯巴魯內部的經營也存在不少弊端。

近幾年斯巴魯就被頻頻曝出醜聞,2017年10月的“質檢門”中,其被爆出使用“無資質”員工進行車輛質檢,且此做法已經持續了30年之久。今年4月,斯巴魯又被爆出“造假門”,篡改汽車燃效及尾氣的檢查數據等,且篡改行為是持續15年,真的是“有組織、有預謀”的造假行為。

​“質檢門”和“造假門”被曝光後,斯巴魯的品牌形象也受到極大的衝擊。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而斯巴魯在中國的品牌建設不夠,或許與其對中國市場不是真正地重視有關。2015年斯巴魯總裁兼CEO吉永泰說了一句話:“即便我們將中國市場下滑的銷量全部轉移至美國,仍然無法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潛臺詞就是不擔心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大,“管夠”!

​斯巴魯的沒落從來都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他自己的原因,正如龐大一位高層所言,“斯巴魯賣不好,怪我咯”。

斯巴魯中國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發公開信造反,龐大:怪我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