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撷英

专家院士为长顺可持续健康发展把脉

——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撷英

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撷英

论坛开幕。

引子

5月4日至5日,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在长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宣布论坛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发来致辞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贵州师范大学周忠发教授带领团队在周成虎院士的指导下针对潮井地区水文特征与变化规律开展了昼夜监测与实验,结合原有研究课题成果策划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共长顺县委、长顺县人民政府、贵州师范大学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长顺县水务局、贵州省地理学会承办。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廖小罕、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肇军、中共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长顺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友军、韩国江源大学教授禹卿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以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成因为焦点,立足于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引领经济转型、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理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共同起草了《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倡议书》。贵州师范大学与长顺县人民政府就共同建立长顺潮井教学实践与科研基地签署协议并授牌。大会特邀主旨报告11场,硕博分论坛与地理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论坛分组报告14场。各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表研究成果,大胆交锋学术观点,取得了丰硕成果。卢耀如更是在论坛现场挥毫泼墨欣然书写下诗篇《长顺美赞》:“长涌神泉好生态,顺风飞翔新时代;美妙山水人和谐,赞建五合一城寨。”

古语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记者撷取卢耀如、周成虎、熊康宁、周德全等几位代表的发言和专访,以咨读者。

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

典范中国城镇群发展类型与地质环境

贵州省山多,大片的谷地和盆地不多,不宜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应建设多个各种类型的城镇群,使“八山、一水、一分地”的贵州得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因此,石漠化严重地带的生态城镇群,要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防治石漠化与减轻自然灾害;实施水利扶贫工程,促进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开发西部水电能源,西电东送;以大中小型水利设施相结合(中小型为主),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综合防治污染;从水资源条件出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要注意水、土资源的合理匹配开发,注意发展适生植物,采取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禁止乱开垦、乱修房屋、乱开路的三乱现象;防止诱发更多的地质灾害;加强中小型水利措施;加强支持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培养农村的农业地质等基础科技人才,加大有关扶贫项目的投入。

今后城镇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建设智能、生态城镇,就是要通过不断创新,应用大数据,开发信息化系统,才能促进智能城市的发展。而中国城镇群是智能、生态美丽可持续发展的,也是辉煌、和平、友谊与共同协力发展的。城市建设园林化,也是智能、生态城市的重要内涵。这些都值得长顺,乃至贵州借鉴学习、取长补短。

周成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用科学手段揭示“潮井”间歇泉涌现象

今年4月4日,周成虎院士与贵州相关专家一起对长顺县间歇泉“潮井”泉眼及神泉谷区域地质地貌背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该区域成因进行了初步交流、分析,对“潮井”水科学的监测、研究与保护及其挖掘其生态文化价值提出了建议。虽未莅临本次论坛,却手书致辞以祝贺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周成虎院士认为,长顺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潮井的探究和开发仅仅是第一步,希望长顺县委、县政府从“资源资产化”的角度对长顺县域资源进行全面评价,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希望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结合一流学科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整合相关研究人员,持续对“潮井”进行深入研究,开展连续监测,用科学手段揭示“潮井”间歇泉涌现象。

周成虎院士表示,贵州喀斯特地下水资源水文特征复杂,喀斯特地貌生态景观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生态旅游文化及科普价值。贵州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强力实施“大生态、大数据、大扶贫”三大战略,同时抓住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将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值得称赞。

熊康宁(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创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模式及技术

世界喀斯特地貌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0%,中国喀斯特约占国土面积13%,中国南方喀斯特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55%,贵州喀斯特约占南方喀斯特的24%。现代喀斯特学之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博士(1986)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指出: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

生态产业与精准扶贫、林灌草修复与特色林产业、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水土综合整治与混农林业、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社区发展、世界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产业、产业联盟培育与生态产业化、生态衍生产业产品市场模式与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大数据智能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学科的研究,分别揭示了石漠化与贫困空间耦合机理、石漠化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利于生态产业的发展。

长顺潮井现象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应重视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动用。

周德全(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揭示潮井地区地质地貌与水文

长顺县山脉属苗岭山系,珠江与长江分水岭横亘于县的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貌类型北部为丘原区,中南部则以岩溶中低山为主,而潮井地区就处于中南岩溶地貌之中,地处上扬子地台南缘,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部分层段夹有碎屑岩,总体向东倾,倾角大多在15-25°之间,区内构造线方向以南北向为主。潮井主要构造为节理、断层和褶皱。地貌类型主要为喀斯特峰丛谷地、峰丛洼地和落水洞,其中喀斯特地貌组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潮井地区,乌麻河的发育与泉点的形成密切相关。乌麻河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地下河流发育阶段;二是地表河发育阶段;三是河流的袭夺作用。而潮井地区的泉点大约有9个左右,由于受到侵蚀基准面、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流量大小、海拔高度不一的岩溶泉。

潮井地区有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科普旅游价值;潮井地区散布着布依族、苗族村落,民风淳朴、农田风光独特,可进一步开发体验式民俗游;神泉谷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文化独特、基础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针对丰富的潮井资源,长顺县可开发科普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 (2018年05月09日 《贵州日报·科技周刊》 本报记者 周静 徐梅)

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撷英

周成虎院士指导贵州师范大学周忠发教授团队开展科学监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