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品《隆中对》——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的碰撞

紫砂壶这个东西说起来是个泥塑塑,是门手艺,好像不需要太多的文化一样,其实不然。特别是你想去创作出一些东西的时候,那就需要你有非常多的、好的一个铺垫,这方面也有书本上的知识,也有物理的,包括很多抽象的东西,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创作者需要有一定的悟性,能够把自己所积累的,所学习到的一些东西,包括文化、人文,还有中国传统流传下来的一些器皿。

要把这些东西完全融合在紫砂壶的设计创作,然后用紫砂壶的形式去表达创作者依托紫砂壶这个载体,想要去表达的意思。有人文的,有创作者独立思想的,有技艺的……这就需要创作者有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文化储备。

做壶需要人的性格里要沉稳,但又不能太死。你需要积极向上,有追求。

对于我自己,我的座右铭是:融合传统,演绎现代。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传统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有演绎现在东西的能力。

紫砂壶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虽然很多东西书本上也没有,但是现在我们吸收这方面的渠道却很多,包括物联网,出去参观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同行业的、甚至是不同行业的人相互之间的交流……开拓自己的思维,对于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旦有了文化积淀之后,各方各面的知识,你会自然而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一种默契。就是在突然之间,就会知道这把壶,我可以这样表达,既可以表现传统文化的技艺,又能表达作者的思想。

应龙和孙越芳老师两人的作品,造型设计、字画装饰,都是二人合力创新创作而成。秉承曼生壶的特点,切壶切艺切人。

紫砂名品《隆中对》——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的碰撞

紫砂名品《隆中对》——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的碰撞

隆中对,是以汉代陶器中的人为原题,设计制作的一把壶。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陶器、文化融为一体。一撇一捺,在中国象形文字里,代表的是"人"字。一个人在陶器上出现,趴下来的,这种装饰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那个时期出土的许多陶罐上,都有这样的装饰。

壶把大,壶钮小,皆为一撇一捺"人"字形。大"人",代表刘备,他是王;小"人",代表诸葛亮,他是臣。

当时的大环境而言,虽然刘备为王,但他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所以诸葛亮在上,刘备的姿态相比更低。三足壶底设计,代表天下三分的大局。

应龙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苏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艺术研究所特聘高级工艺美术师。

紫砂名品《隆中对》——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的碰撞

出生于1981年,毕业于湖北天门师范学院,自99年开始从事紫砂行业的设计与制作,在从艺的道路上得到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演绎了多款经典传统壶形,并被行内专家所肯定,而后进入博物馆紫砂艺术研究所拜大师顾治培为师,悉心学习紫砂器的构造与理论,是自己的作品更有新意,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创作了一批造型别致、用泥考究、做工精细的紫砂艺术壶,作品融合了很多古、中、西方文化,形成了融合传统,演绎现代的独特风格。

获奖荣誉:

2002年《仰宇提梁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作品金奖

2004年《吉庆壶》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茗壶铜奖

2004年《宝竹壶》荣获第二届太湖博览精品优秀奖

2004年《五彩扁珠壶》捐赠与宜兴市慈善会并已拍卖

2005年《曲意提梁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曲扁壶》被江苏省邮政刊为明信片

2008年《婉婷壶》荣获第五届中国紫砂十大茗壶铜奖

2009年艺术专题报道在《大公报》上刊登

2009年《东方之子》被舟山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9年《圣灯壶》荣获第六届中国紫砂十大茗壶铜奖

2010年《秦汉壶》荣获第七届中国紫砂十大茗壶铜奖

2010年《无语壶》荣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2010年《曲扁壶》荣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2011年《东方之子》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1年《圣灯壶》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