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2015年10月,为纪念一代宗师、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百年诞辰,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决定,开展一场名为"景舟杯"的制壶大赛。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这是百年来唯一一次,高规格、高标准、备受外界瞩目的全手工制壶大赛,当时吸引了全市2000多位紫砂从业人员参赛,规模之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场比赛,既有刚毕业从事紫砂行业不久的大学生,也有制壶十几年的老艺人,当然不乏很多知名的业内大师参赛。可以说,这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凭借制作功力和艺术造诣决出胜负的比赛!

能在这样的制壶大赛中脱颖而出,并荣获银奖,可以说是莫大的荣耀。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视频里的这位老师,便是景舟杯银奖的获得者:范秋琴。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范秋琴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景舟杯银奖作品

说到范秋琴老师的从艺经历,30%是天赋,更多的70%是背后的努力和汗水。

那时候的孩子,不像现在这样,只要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够了。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放学之后还要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家务。因为母亲是从事紫砂制作的,范秋琴每次放学之后,便帮着母亲打打下手,久而久之,对紫砂有了深入的了解。

真正从事紫砂行业,是在她毕业后。

最初,范秋琴跟随母亲学习制壶技艺。她母亲是当年紫砂一厂"蒋蓉班"的十八位学员之一,跟随蒋蓉系统的学习紫砂技艺。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当年紫砂一厂大师合影

当年老一厂的要求是:只要是学员,不管是光器、花器还是筋纹器,都要会做,都要做好。

所以范秋琴的母亲在当时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制作技艺。由于家境贫寒,实在是拿不出学费,最后无奈,退出了"蒋蓉班"。后来蒋蓉曾多次上门,邀请其母重新回厂工作。老艺人的执着,母亲的坚守,也最终化作了范秋琴老师制壶的动力,不断前行!

在母亲系统的教学下,范秋琴掌握了全面扎实的制壶技艺。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范秋琴自己也成功的考进紫砂厂,跟随有经验的老艺人学习紫砂技艺。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当年的紫砂厂

紫砂之路,贵在勤奋好学、贵在坚持不懈。

如果说,母亲是范秋琴最早的紫砂启蒙老师,那之后的路,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坚守。而这一坚守,就是32年!

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做舟。在紫砂这条道路上,不仅要砥砺前行,更要学会不断攀登。

范秋琴老师深知自己紫砂艺术造诣的薄弱,为了弥补早年学业上的遗憾,任何能学习紫砂艺术的机会都不放过。就在去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进入清华大学丨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系统的学习紫砂艺术理论知识。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合影

这期间,她学到了很多紫砂造型设计理论知识,包括素描等等,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也能从她现在的紫砂作品中可看一二:既有着传统器型的老练、经典,又不乏现代艺术的简洁凝练。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新与旧的碰撞,衔接了两个世纪。

上世纪的古味隽永,新时代的昂扬创新,两者各具特色,却又各自相融。

可能你不会在她的作品中,发现太多创新的东西,却又能总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细小的改变。这不仅是对传统器型的极大尊重,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艺术理念:新与旧,经典与创新,都是相符相依的。正是这样,才让她的作品,有着自己的特色所在!

部分代表作欣赏: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汉钟》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润珠》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佛手》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思亭》

「艺紫陶紫砂-大师」景舟杯银奖获得者范秋琴背后的荣誉

《半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