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上演著一幕“冰與火之歌”的劇情,一方面,部分企業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大幅度增長,客戶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獲客成本、資金成本不斷增加,強監管態勢延續,部分企業高歌猛進態勢一去不復返。

對此,易寶研究院展開深入研究,發佈《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我們認為,未來隨著行業合規發展、技術驅動與跨界整合、百行徵信對徵信行業的促進發展等因素,消費金融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行業發展潛力仍有待挖掘。

一、國內消費金融行業概述

從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消費對於經濟的貢獻度逐漸增強,消費信貸對於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2017年行業內企業也取得了大發展,淨利潤、營業收入都取得了歷史上的新突破。然而,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也不斷湧現,多頭借貸、過度授信、不良催收等問題都極大的影響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對此,監管機構在2017年下半年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重點整改行業內集中出現的問題。在合規發展的路上,消費金融2.0的時代已經到來。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從行業發展潛力和發展機會來看,我國與歐美髮達國家成熟的消費金融產業差距明顯。人均消費信貸僅有美國的十分之一,消費信貸餘額佔GDP比重僅為12%,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20%左右。同時,隨著80、90後的崛起,消費主體產生變化,消費模式與理念開始升級,消費場景也逐漸向年輕人更多涉及的小額、高頻場景滲透。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基礎的風控技術也進一步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目前國內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模式主要有四種,分別為:

商業銀行類: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城商行依靠良好的服務和精準的定位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包圍中突圍而出;

電商系平臺:電商巨頭依靠消費場景及背後獲客渠道取得優勢;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分銀行主導和產業主導兩大類,目前已有22家機構獲批牌照;

分期平臺:在不同場景下,細分出專注於消費金融垂直領域的分期平臺。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二、國外消費金融發展啟示

從美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格局看,市場格局處於中(上)集中寡佔型。美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發展期(1945-1960s)零售商、運營商、銀行各方混戰;變革期(1970s-1980s)監管規範以及信用卡、卡組織的進入整合;創新期(1990s至今)通過併購整合形成消費金融市場六大巨頭,三家銀行系(Citigroup、Chase、BoA)與三家獨立消費金融公司(Capital One、Amex、Discover)。以Citigroup為代表的銀行系主要以交易手續費取得收入,以Capital One為代表的獨立消費金融公司則以跨期信貸利息為主要收入。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美國消費金融行業在發展中具有和中國不同的特點:

第一,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滿足各類人群貸款需求。非循環貸款包含了學生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無抵押貸款、個人資金週轉貸款;循環貸款包含信用卡貸款、循環房屋淨值貸款;

第二,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金融供給體系。商業銀行具有網點多、廣泛客源、品牌專業的優勢。專業消費金融公司依託零售巨頭,以分期吸引大量消費者。信用社具有稅收優惠,為會員提供優惠信貸服務。聯邦政府進行調節經濟手段。非盈利及教育機構提供政策性貸款或公益性貸款 。以及其他中小行業參與主體。如下圖: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第三,多層次的、完善的徵信體系。目前,美國的徵信體系覆蓋全美85%以上的人口。信息上涵蓋信用卡違約、社會不良記錄、網購、社交等諸多方面;行業上不同行業、企業間的信用記錄可以共享,串聯金融、消費、社交等各類數據;渠道上涵蓋線上和線下,彼此促進。

第四,完善的行業法案及政策。包含了1968年《消費信貸保護法》、1970年《公平信貸報告法》、1977年《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1990s《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2000s愛國者法案、2010s多福-弗蘭克華爾街改革等。

以美國典型消費金融公司Capital One(第一資本投資國際集團)為例,Capital One是一家主要經營信用卡、房屋按揭貸款、汽車貸款以及存款的機構。在競爭殘酷的美國銀行業,Capital One演繹了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躍升為美國著名金融集團的傳奇。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以全球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桑坦德(Santander Consumer Finance,S.A.)為例, 它是歐洲地區領先的消費金融零售商。已在全球13個國家開展業務, 其多項核心發展指標上均處於歐盟市場領先水平, 其中成本收入比及資產收益率為行業第一。桑坦德的成功得益於以下獨特的發展優勢:

第一,漏斗式營銷。通過與遍佈全國的汽車經銷商和零售商密切合作的方式開展業務,ToB與ToC相結合的模式優化了信貸資源與風險成本。

第二,貸款批量自動化審批與管理。根據標準化的客戶信息輸入即可完成自動化的快速審批,並能夠有效地控制有關風險,識別防範欺詐行為。

第三,差異化競爭。目標客戶廣泛:以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務的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為主;產品多元化:主要辦理小額無抵押無擔保的特定用途貸款,及無特定用途的現金貸款;分銷網絡靈活:與大型零售商(如百貨、超市)結盟,利用各種直銷及網點等銷售渠道;風險管理嚴密:風控貫穿全生命週期。

從以上發達國家的消費金融發展經驗來看,其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企業定位明確,重視場景創新,走目標客戶差異化、產品策略特色化發展路線;

第二,明確數據價值,注重數據在時間上的積累及技術在深度的積累;

第三,發展多元化消費金融供給主體。實踐證明,不同的主體會側重不同消費金融產品供給,滿足不同人群需求,促進行業創新;

第四,徵信行業體系及行業法律法規完善,有效保障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規範行業發展。

第五,行業規模效應明顯。馬太效應下,將會形成強者愈強、贏家通吃的局面。行業巨頭在獲客、數據積累、風控、資金成本等方面優勢明顯。

三、消費金融發展趨勢及建議

基於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和認識,易寶研究院認為國內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主要有:

第一,產業鏈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線上渠道具有自動化、成本低的優勢,線下渠道根植場景,但運營成本高。二者結合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小額貨幣化,大額場景化。“小額貨幣化”方便消費者的資金脫離場景進行流轉。“大額場景化”出現在大額貸款領域,便於控制風險。

第三,行業集中度提高,寡佔型市場格局初步形成。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的特點下,行業巨頭將藉助技術和資本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差距。

第四,警惕不良貸款率的激增。風控不足、消費者“信用白戶”等問題都會極大的增加行業“壞賬率”;

結合國外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來看,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尚有很大空間,有針對性地借鑑國外發展經驗將有助於國內消費金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發展方向及建議主要有:

第一,消費金融模式輸出,進軍東南亞市場。首先,輸出技術和人才。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其次,消費金融產業輸出。如手機、家電等用於提高生活質量的電子產品。最後,資本輸出。如東南亞本地支付、電商和科技公司。

第二,跨界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中國支付行業的高速發展使消費金融行業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支付作為任何行業、任何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行業本身具有天然的與其他行業融合、合作的優勢。行業支付能夠為消費金融行業帶來包含資金、數據、風控、場景滲透、增值服務等資源。以易寶支付為例:

解析國外發展模式,探索國內消費金融萬億藍海市場

第三,技術融合推動行業發展。總體來看,基於數據和技術驅動的方式管理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的各種風險,是消費金融風控領域未來發展的一個不可逆轉的大方向,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三項技術未來將呈現出相輔相成、融合發展的新趨勢。

第四,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建立消費者個人信息數據庫,推進個人多維數據的整合,形成徵信數據庫。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數據採集標準和評分標準。實現多層次的徵信供給主體,基於我國國情探索合適的市場模式;建立健全法律體系。

四、結語

從理論和實踐的經驗來看,消費金融有著重要作用。對消費用戶來講,可以打破原有信貸約束,滿足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增強信用意識。對金融機構來講,可以優化資產結構,增加新的盈利點,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同時,消費金融滿足了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觸及長尾客戶的消費需求,對於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轉型至消費驅動具有至關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