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亞軍的克羅埃西亞,那場被世界遺忘的戰爭比想像更殘酷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惜敗法國後的莫德里奇。

“你知道盧卡·莫德里奇吧?他小時候曾在隨時可能有地雷的地面上帶球。”一個17歲的球迷大聲說。

莫德里奇,本屆世界盃金球獎得主。他所效力的國家20年前剛從戰火裡走出來,如今仍然沒有走出戰火的記憶。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克羅地亞戰爭。

1991年6月,克羅地亞宣佈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巴爾幹半島上的武裝衝突迅速升級,這個歷史的火藥桶變得一觸即發,最終在1991年末爆發了克羅地亞獨立戰爭。

長達三年的硝煙讓克羅地亞的人口減少了約35萬,比起那些耳熟能詳的戰爭,這個數字似乎並不算大的。但要知道,這片土地在戰前也只有不到500萬的居民,人口減少超過7%。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戰火中克羅地亞兒童。

莫德里奇的家鄉正處戰爭核心區,他的祖父老盧卡在戰爭中被殺害,宅子也塞爾維亞武裝所摧毀。不到六歲的他跟隨家人背離家園,成為無數克羅地亞難民中的一員。

像他這樣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不要離他們躲藏的掩護區太遠,否則附近的詭雷就會把他炸成碎片。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放羊娃”莫德里奇。

當矛盾變成仇恨,曾經共處在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開始互相廝殺。而在同一時期的波黑,南斯拉夫內戰的另一塊土地,“種族清洗”這個詞第一次被人類使用。

電影《驚變世界》便講述了克羅地亞戰爭中種族廝殺的一幕——武科瓦爾戰役。這是在多瑙河畔一場長達87天的巷戰,不同民族的居民紛紛拿起武器,一瞬間從鄰居變成了生死相搏的仇敵。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戰火中的克羅地亞。電影《驚變世界》劇照

“攻擊敵人的時候儘量不要讓他送命,我不能超越這一線。”這是影片男主角的一句內心獨白。作為塞爾維亞士兵,他曾與一名克羅地亞士兵互射幾十槍,全部掃向空中。兩人相視一笑,脫帽致意。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戰爭中向敵人脫帽致意的士兵。電影《驚變世界》劇照

導演用這種不切實際的想象給我們展示了他所期望的人道主義,但現實卻只有毫不留情的子彈和一具具再也站不起來的屍體。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戰死士兵的屍體。電影《驚變世界》劇照

死亡還是流亡?這是擺在每個平民面前的一道必選題,而男主角的母親這樣回答——“比起死,還是搬家好”。從此,飢餓與他們形影不離。

影片中,女主角安娜冒著炮火去黑市上換來麵包,一個婦女想從後邊偷偷奪走她的麵包。這一舉動被安娜發現,這位飢餓的婦女沒有硬槍,而是趕緊羞愧地溜走。善良的安娜把她叫住,分給了她半截面包。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安娜的麵包差點被搶走。電影《驚變世界》劇照

等安娜回到家時,卻發現家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一隻白孔雀從窗戶飛出來,而安娜的父母卻再也沒有出來。

1995年,持續了三年的克羅地亞戰爭終於結束了。曾經富饒的家園變成了一片片殘垣斷壁,克羅地亞人正如安娜所言——“好像從長時間的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感覺。現在很傷痛,惡魔之夜後,醒來還是很痛。”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戰後的克羅地亞。電影《驚變世界》劇照

堅強的克羅地亞人通過各種方式試圖去撫慰戰爭帶來的疤痕,除了足球,還有音樂。著名的《克羅地亞狂想曲》,被稱作“克羅地亞廢墟上的小花”。從這首曲子裡,我們仍能聞到那些殘留在空中的硝煙,聽到來自克羅地亞母親的哭泣。

可是戰爭的瘡疤從來無法完全癒合,化解過去的恩怨也需要時間,我們只能希望這個世界能少一點類似的悲劇。

拿了亚军的克罗地亚,那场被世界遗忘的战争比想象更残酷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2011年開始,龍越慈善基金會正式發起“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為有需求的抗戰老兵按月敬贈致敬禮金;(2018年新標準為每月600元,特困老兵每月1200元。)為老兵提供緊急醫療救助、房屋修葺以及其他直接惠及老兵的事項。

截至2018年4月,在 1,140,273 人次愛心人士支持下,總計有 11,109 名老兵獲得關懷,支出善款 11,346,382.71 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