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时间-自我教育

  1. 用爱去陪伴,用心去教养,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空白时间-自我教育

天性

前段时间,微博上的一个话题“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引起不少年轻妈妈们的共鸣。妈妈也没有当妈妈的经验,方式笨拙,害怕把你照顾不好,会不知所措,会焦虑犯错,妈妈只能在懵懂中摸索前进。

没有人一出生就什么都会,都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慢慢成长的。父母这个角色也是如此,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是超人爸妈,拥有三头六臂,十八般武艺。所以初为父母的你们大可不必紧张,多一点时间,再多一点陪伴,别让家庭教育成为空白,别让亲密的亲子关系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孩子的成长的道路上,除了给予更多的爱与陪伴,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时间,孩子是需要自由的,也需要自我成长,

为什么要让脑袋死记那么多东西,而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用来思考呢?德国人很务实地认为,书要念进脑袋去,需要有时间思考,思考过的知识进入脑中,才算真的是自己的。

空白时间-自我教育

面对自然学会思考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过习惯了,一旦停下来,很多人不知该做什么,连孩子也是如此。英文课、才艺课等填满了下课以后的生活,一旦空下来,许多孩子反而会慌了手脚,直呼无聊。适度的课外活动当然必要,但孩子也需要有一些自己可以安排的“空白时间”。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教育,自然其力本性成就拥有。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身特性: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明显,怪异,就是拥有特长,优势,潜力;还有每一个人性格,气质,品行,为人处世等都是不同的。同样机缘方面每一个人是不同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认为青少年精神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课外阅读。他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他基深信“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个性上的自我确认的时期。

空白时间-自我教育

自然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