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爲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她,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成為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她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鑑湖女俠秋瑾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秋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生於1875年11月8日,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秋瑾自幼聰穎,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崇拜岳飛、文天祥、花木蘭、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傑。

秋瑾雖是女子,但自幼身帶豪氣,喜好習武。祖父秋嘉禾60歲告老還鄉,從福建回到浙江紹興。那時,秋瑾15歲。還在福建的時候,秋瑾就聽母親說舅父和表兄都精通武術,回到紹興以後,她天天纏著母親要去舅舅家。秋瑾終於如願到了浙江蕭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學習刀劍棍棒。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習武非常不易,因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樣從小纏了腳。每次習武下來,裹腳布上滲滿了鮮血,疼痛難忍,但她想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便咬緊牙關堅持下來,從不喊疼叫苦。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秋瑾中性照

在剛剛學騎馬的時候,秋瑾由於求勝心切,一不小心,兩腿一夾馬肚子,那馬向前猛一躥,秋瑾就從馬背上摔下來,來了一個前滾翻。雖然疼痛難忍,但倔強的秋瑾害怕舅舅不再讓她騎馬,就咬著牙關連聲說“一點不疼”。就這樣,秋瑾每天聞雞習武,揮刀舞劍,騎馬馳騁于山野之間。後來,在革命的活動中,秋瑾練就的本領,還真派上了用場。

秋瑾是在優裕的生活中歡樂的度過童年的,但使她終生痛恨又無奈的一件事就是纏足。她從中也深切體會到,婦女們要覺悟起來,向封建舊禮教宣戰,在社會革命中爭取婦女的徹底解放。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秋瑾坐姿照

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不願“與世浮沉,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並留下了許多充滿強烈愛國思想和飽滿革命熱情的詩篇。

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

1904年夏,秋瑾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民主先驅—秋瑾、蔡元培、章太炎、徐錫麟、陶成章(油畫)

在日本,秋瑾積極地投入了中國留學生的革命鬥爭。先後結識了宋教仁、陶成章、蔡元培、徐錫麟、黃興、孫中山等革命志士。經蔡元培和徐錫麟介紹,她加入了光復會,又由馮自由介紹,以“山陰秋競雄”之名宣誓登記加入同盟會,不久被推為同盟會浙江分會長、主盟人。秋瑾還聯絡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佈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壓迫留日學生,秋瑾憤然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1906年,她由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立革命機關,並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的主張,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秋瑾,攝於1905年。

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過程中,孫中山建議她可“依據此特長,利用宣傳工具,報告時事,解決實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

秋瑾一貫以提倡女權為己任,她說“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 “仿歐美新聞紙之例,以俚俗語為文,……以為婦人孺子之先導”。

她以“鑑湖女俠”等筆名,在雜誌上發表了《演說的好處》、《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封建制度醜惡,宣傳女權主義,號召救國。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當時,徐錫麟、陶成章等光復會領導人創辦紹興大通師範學堂,作為培訓革命骨幹隊伍的基地。後來徐錫麟花錢捐了個道員,並由表叔、原湖南巡撫俞廉三推薦給安徽巡撫恩銘。徐錫麟在赴安徽任職前,力邀正在上海籌辦《中國女報》的秋瑾來紹興主持大通學堂。

做中國婦女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

1907年2月,秋瑾正式接任大通學堂督辦。她以大通學堂為中樞,往來滬杭浙東,運動軍學兩界,迅速組織起四五萬人之眾的光復軍,遙推徐錫麟為首領,秋瑾自任協領,編部下為3個軍,並與徐錫麟“浙皖相約,剋期大舉”。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7年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響應。由於革命黨人內部有人叛變,洩漏消息,使清政府掌握了“安徽軍警高層已混入革命黨重要人物”的情報,並開始追查。在安徽省府安慶任巡警學堂堂長的徐錫麟迫於形勢嚴峻,決定提前動手。7月6日,徐錫麟借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機會,槍殺安徽巡撫恩銘,倉促起義。由於準備工作不充分,起義失敗,年僅35歲的徐錫麟受傷被俘,被剖腹挖心,慘遭殺害。

安慶起義幾天後,秋瑾從報上看到了“逆黨徐錫麟在安徽刺傷巡撫恩銘,徐逆當場被擒”的消息。安慶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洩露,形勢十分危急,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作殊死戰鬥。因寡不敵眾,秋瑾不幸被捕。

“秋雨秋風愁煞人”

1907年7月14日白天,紹興知府貴福命山陰知縣李鍾嶽審訊秋瑾,秋瑾在刑堂上只寫下了“秋雨秋風愁煞人”7個大字,作為自己交給清政府的惟一的“筆供”。 出身於書香世家的李鍾嶽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學,常以女士“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之詩句,教育自己的兒子:“以一女子而能詩,勝汝輩多矣!”愛才之情,溢於言表。因此,“事變雖起,猶思竭力保護之。”貴福見山陰知縣李鍾嶽不肯用刑,當晚改派師爺餘某對秋瑾酷刑逼供,仍是一無所獲。當日深夜,貴福得到浙江巡撫同意將“秋瑾即行正法”的覆電後,馬上召見山陰知縣李鍾嶽,命令他立即執行,監斬秋瑾。良心未泯的李鍾嶽驚訝地問:“供證兩無,安可殺人?”然而上命難違,李鍾嶽只得到監獄抓人,將秋瑾綁赴刑場。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7年7月15日凌晨,在江南古城紹興,鑑湖女俠秋瑾身穿白色汗衫,外套玄色生紗衫褲,腳穿皮鞋,雙手背綁,拖著鐵鐐,緩步走出了山陰縣大獄。在一群如狼似虎、荷槍實彈的清兵前拉後推下,她強忍昨夜酷刑留下的陣陣傷痛,挺起精神,大義凜然,走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不歸之路。

站立軒亭口刑場,秋瑾舉目四望,在這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留下了深情的一瞥。“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仰天長嘆一聲後,她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關心的依然是災難深重的祖國。

劊子手揚起的屠刀落處,中國歷史上一位女傑為開創民國的理想噴灑了一腔熱血。從此,秋瑾之死的創痛,永遠留在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

巾幗英雄秋瑾

秋瑾遇難後,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

1908年,生前好友吳芝瑛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朝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1909年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辛亥革命後,在她就義處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紀念碑,烈士靈柩定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8年4月建造的土冢,墓旁站立者為吳芝瑛

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題贈挽幛“巾幗英雄”。1916年8月16—20日孫中山、宋慶齡遊杭州,赴秋瑾墓憑弔,孫說:“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1939年周恩來巡視浙江,在紹興題詞“勿忘鑑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號召世人向秋瑾學習。

她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湖南雙峰縣女傑廣場秋瑾雕像

20世紀50年代遷葬杭州雞籠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現西泠橋畔立有秋瑾烈士全身塑像,接受世人緬懷。

1979年8月,宋慶齡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