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哲人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们的很多辛苦,很多表演,都是为了寻求别人的认同、赞赏、羡慕、嫉妒或恨。人最怕的就是别人的无视——这会让他毫无存在感。

在俗不可耐的庸常生活中,在波澜不惊的重复单调的日子里,人需要一些闪亮的色彩来点缀,哪怕只有片刻,也能显现生命的意义。

因此,如果你经常刷朋友圈,在看到别人发些高兴、高端、幸福、牛叉的照片时,一定要顺手点个赞,这不单是社交礼仪的小问题,而且是你承不承认他生命价值的大问题。

毕竟,朋友圈秀出来的,大都是他自认最好的一面。

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情商高的人普遍有让别人舒服的气质。其实,练习情商也很简单:只要多表示认同,多询问对方的意见就可以了。

可是,有一种认同是非常恶劣、可恶的——对毫无价值辛苦的表扬和赞美。

必须承认,人和人的智商、能力、出身是不一样的,人的不平等首先就是智力的不平等,很残酷也很现实。

知乎上有人问,你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瞎扯淡。

生活的苦是你不想吃就不吃的?你不得不吃。而学习,自古以来因为学习学废了的书呆子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读书就是不开窍,学习学到吐血,你还表扬他能吃苦,继续吃苦就一定可以成功,那不是对他的认同,而是在害他。

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

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赚钱的不辛苦,辛苦的不赚钱。

好多被黄鼠狼廉价鸡汤毒傻了的人天天念叨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什么只要是经历就会有回报,什么勤奋努力就能成功,什么你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不过是别人的套路。

有时候,同事称赞你的勤奋,老板赞赏你的努力,不过是他们希望你听从他们的安排,安心做他们的垫脚石,成为他们进步的资源。

位置有限,好东西就那么多,让你一点,他自己就会少一点,谁会这么傻?就像可爱的美国人就直白的说了,如果全世界的人(特别是中国)都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水平,地球的资源是支撑不了的。

少数高端的人的生活水准需要多数低中端的人的支撑。

毕竟,社会最稳定的结构就是金字塔。

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这个世界还在赞颂失败吗?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需要挫折和失败的磨练。可长大后才明白,世界只有胜利者的位置。

一将功成万骨枯,失败者,只能沦为成功者的枯骨。

所以,人千万不要用勤奋、努力这样的字眼自己感动自己,真的很恶心。村上春树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可马克思老人家早就告诉你,思想只能改变思想世界,他只能改变表达思想的词句。而要触动现实则需要社会实践的力量。

雷军做金山可谓拼尽了全力,勤奋无人能及,却一直达不到高峰。在四十岁的时候,他说不要逆势而动,顺势而为最重要。

还是那句话,出力不讨好、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善择才是根本。

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努力而不得(进步之意)的人,往往自带受虐体质。

如同爱因斯坦所说: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不同的结果,这是精神错乱。

低层次的重复有何必要?

如果说挫折和失败是事情初期的必须,那么成长起来后还叫嚣什么失败是营养,那就是纯扯淡、神经病了。你初期一穷二白,犯错所失也无几,但长大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失败就往往是一败涂地。

你看任正非创华为、马云做阿里,初期都犯过很多错误,但成长起来后可有严重的战略失败?

损失不起。

「康熙曾与大臣周培公有个对话,周培公讲善败者不亡,一个将帅,最怕的是百战百胜,最后一仗打败就一败涂地了,项羽就是这样失败的。而刘邦就不同,打败一次总结一次,善败如胜。所以刘邦成了汉高祖」

可好多人是既败不起,也胜不起。

活在别人眼里,是注定过不好这一生的

人活着,有时候不能不为了别人,可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是非成败,别人的认可或否定,都是你自己的心境。

如果你选择活在别人的眼里, 你就注定要死在别人的嘴里。

​小时候,老师总对父母说“你家孩子不是笨,就是不努力”。可长大后你才明白:你是真的很笨哎。

就像毛姆说的,如果对别人撒谎有时确有必要的话,对自己撒谎则在任何时候都是卑劣的。

重要的是别自欺欺人。

如此,或许一生涓滴意念侥幸能汇成河,或许,还有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