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大家都知道零式战斗机是二战日本飞机标志性的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一直都是空中战斗的主力,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但许多人就误以为日本的飞机只有零式,其实日本陆军用的战斗机完全是自己的型号。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日本海军的零式

今天我们来说说日本陆军的战斗机型:虽然一般来说它是30年代开放式座舱、固定起落架轻型战斗机到40年代封闭座舱、可收放起落架重型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机型,但却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到1945年8月一直生产。

在战争第一年中,该机比敌方的战斗机性能要优越得多,许多日本陆军的王牌飞行员都使用该机型。由于该机和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外形相似,经常被误认为也是零式就不奇怪了。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中岛一式前期型

但是习惯使用Ki27战斗机的日本飞行员,他们觉得这种机的可收放起落架画蛇添足,使飞机机动型还不如Ki27机型,而且封闭的座舱影响视野,不如Ki27的开放式座舱观察方便,一时间该机前途黯淡。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这种新型战机也迎来转机,日本陆军首脑机关坚决支持推进Ki43计划,在1939年11月到1940年9月共向中岛公司订购了10架ki43进行验证试飞。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日本陆军一式战斗机

这10架飞机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将座舱罩改为水滴型,7.7毫米机枪改为12.7毫米机枪,飞机蒙皮和桁梁改为杜拉铝,进行结构减重,最重要的是安装了格斗襟翼,让飞行员的操纵的反应变得非常灵敏。

然而,与航程超远的零战战机相比,陆军突然发现,自己的战斗机从现有的任何一个基地出发,都没有足够的航程能到达马来和菲律宾上空。为此,陆军飞行试验部考虑采用在Ki4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让其适合远距离作战需求。陆军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要求中岛公司迅速拿出能装备3个中队的40架一式战。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Ki27式战斗机

中岛公司根据陆军的需求,在采用了比较省油的誉11型发动机的同时,给一式战装上了2个200升的副油箱,使得其总航程从1200km增加至2600公里,勉强得以实现在东南亚上空往返作战的需求。

1941年5月,在陆军的军需审议会干事会议上,Ki43项目终于获得了陆军命名:“一式战斗机”,决定作为陆军制式装备进行采购,首批订购数量为400架。

但是由于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速度过于迟缓,在零战已经生产了500架的情况下,经过了1年多的实战和训练,陆军的一式战仿佛初生的雏鸟。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陆军只有飞行第59战队和64战队装备了56架一式战机。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美军的F2A“水牛”

不久一式战机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它们丝毫不逊于海军的零式战机。在面对美军的F2A“水牛”和英军的“飓风”战斗机时,一式战表现出极为优越的机动性能。

从1941年12月8日到1942年3月9日南进作战基本结束,飞行第59和64战队共击落了61架盟军飞机,其中战斗机43架,轰炸机18架,而自身则损失了16架一式战,交换比大约为1:4。

二战中零式战斗机臭名昭著 日本陆军:我们的“一式”并不比它差

保存至今的中岛一式

取得这样的辉煌战果让陆军上下相当满意。其他陆军飞行队逐步开始用一式战机替换落后的Ki27也就是九七式,从西边的缅印战场到东边的所罗门群岛上空,从南方的澳大利亚方向到北方的千岛群岛,一式战几乎伴随着日本陆军所到之处四处征战,成为了陆军在整场太平洋战争中绝对的主力战斗机。

从太平洋战争伊始,作为陆军主力战斗机的一式战机,几乎参与了日本陆军所有的进攻作战,哪里有陆军的飞行战队,哪里就有一式战机的身影。最终也和零战一样垂死挣扎到最后一刻,见证了日军从发动战争到走向战败深渊的全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