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解讀

作者:郭於瑋 , 李苗獻 , 魯政委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反映出對壓縮非標帶來的結構性融資缺口,及其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的關注。

在流動性合理充裕已基本實現的背景下,金穩委第二次會議的關注重點轉變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意味著下一階段政策的重點將是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

與政治局會議“六個穩”的精神相呼應,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為了支持最終需求,實現經濟平穩增長。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將從考核與激勵入手,強化信貸政策執行情況考核,並強調對人的正向激勵。

此外,會議提及用好國債、減稅等政策工具,可能意味著為了實現穩增長與防範地方債務風險的平衡,中央政府槓桿率或有上升的空間。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與7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相比,此次會議對於當前金融風險的認識和研究的重點工作都發生了變化。下文將圍繞這兩點展開具體的解讀。

1、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

此次會議肯定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成果,指出:“金融機構合規意識增強,野蠻擴張、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初步遏制,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向收斂狀態轉變”。但會議對潛在金融風險仍然高度重視,認為“

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外部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積極穩妥和更加精準地加以應對”。

那麼,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包括哪些,又為何進入易發多發階段?2009年以來我國信用擴張速度較快,宏觀槓桿率逐漸上升。一方面,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內的企業槓桿率上升較快,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有所積累;另一方面,表外融資的剛性兌付成為金融體系的風險隱患。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2017年以來政策當局逐漸強化監管、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2018年4月出臺的資管新規進一步對非標融資進行規範。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在監管收緊的背景下,2018年以來表外融資增速回落至個位數,並在2018年6月出現負增長。然而,由於融資主體信用資質的不同,表外融資渠道與表內融資渠道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同時銀行資產充足率等因素也制約了表外融資向表內的轉移。表外融資收縮帶來的結構性融資缺口可能導致信用風險。而中美貿易衝突也使實體經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2、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

為應對非標收縮導致的結構性融資缺口,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工作的重點發生了改變。7月2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其研究的重點工作包括:“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近期召開的第二次會議研究的重點則聚焦於“

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這反映出,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的背景下,當前貨幣政策工作的側重點正在從“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著力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

對於如何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會議也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第一,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會議指出:“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在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終需求,為實體經濟創造新的動力和方向。”會議強調對最終需求的支持,是對7月31日政治局會議“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精神的呼應,說明“寬信用”的目標是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支持經濟新動能的發展。

第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從考核與激勵入手。會議要求:“處理好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的關係。在把握好貨幣總閘門的前提下,要在信貸考核和內部激勵上下更大功夫,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把握總量的情況下優化微觀信貸,可能借助於三大抓手:一是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例如針對實體經濟融資的定向降準與定向MLF;二是信貸考核,在MPA框架下加強對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的考核,激勵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融資;三是“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領域中人的積極性,有成績的要表揚,知錯就改的要鼓勵”,在嚴監管背景下強調正向激勵有助於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業務。

第三,積極財政有助於“寬信用”的實現。“發揮好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用好國債、減稅等政策工具,用好擔保機制”。會議提及國債,反映出為實現穩增長與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平衡,中央政府槓桿率或許有上升的空間。減稅則是與“支持形成最終需求”相呼應。而用好擔保機制可能意味著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設立將進一步提速。

第四,金融機構是貨幣政策傳導的媒介,因此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機構健康發展的格局。”一方面,由於地域等因素優勢,小型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上有其天然的優勢,因此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大中小金融機構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在表外融資渠道向表內轉移的過程中,金融機構面臨著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不良貸款率等指標的考驗。為實現表外融資向表內的平穩轉移,還需要在補充資本金等方面對金融機構給予支持。

特別提示:本報告內容僅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不包含對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投資評級或估值分析,不屬於證券報告,也不構成對投資人的建議。

若有意購買相關報告/服務,請將姓名、工作單位、職務及手機號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宏观经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