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很多人认识张周捷,是从 2009 年他的毕业设计开始的:一把椅子。

一把由薄薄的三角状不锈钢片组成的椅子,四只尖头椅脚像针一般扎在地面上,看着冰冷,坚硬,一点儿也不友好。但坐上去后发现,它倒是比想象中舒服一些,结构稳固,那些凹凸起伏的三角状钢片,刚刚好贴合人体曲线。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后来张周捷做了许许多多把椅子,但核心技术都没有改变:计算机算法决定椅子的细节,熟练的工匠用手工把钢片按照计算机图纸的样子焊接起来。

四年前我们在中国国际家具展上见到张周捷时,他的展台上就摆着这些椅子,当时已在全球超过 30 个展览上展出,像是一组充满未来视角的迷你雕塑。

那时候国内家具设计领域,流行的还是所谓“新中式风格”,或是一些受北欧、日式风潮影响的木质家具,在展馆内一众木质家具的反衬下,这个名为 Triangulation 的系列像个异类。

“很多人都会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尖,这么艺术性,又不实用。我想说的是,它还不是一把椅子,或者说是好用的椅子。它只是一个概念的阐述,阐述一种椅子的可能性。就好像是概念车,很多时候是对新技术的阐述,用很纯粹,甚至极致的语言去表达,而不需要细致的内容。”

四年后,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亮相“设计上海”展会,同步推出设计品牌 Endless Form®,他做的东西仍然属于小众范畴,但已经卸去了边缘化的姿态。

除了位于展馆内的展位之外,Endless Form® 近百把座椅形成浩大阵容,棱角、曲面、尺度等各不相同,像是一群自由生长的物体,迥异中又以相同的材料、近似的结构逻辑形成整体,满满占据了上海展览中心的西花园,这也是工作室前所未有的家具展出规模。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他说, 这不是他设计的,是他花了八年时间,训练计算机做设计,而这些椅子,就是机器的作品。

这些年,张周捷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关于他身份的定义,到底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如果设计师是计算机,那他的角色又是什么?

他的说法是:“我到底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我是在做艺术还是设计,其实我也不太在意。因为身份是一直处于转换中的,并不固定。重要的是我所要探索的方向,是不是具有值得探索的价值。”

他认为数字化是必然趋势,这是工业化大生产、互联网时代之后,一种新的可能的生产方式。

在他想象的未来里,计算机会进入人类社会,成为一个中间阶层,取代许多类似经理的角色,大部分人会不得不被计算机管理。

不过,他并不希望自己是能够被取代的那个群体。

1

张周捷自小就开始学习画画,特别是给予他艺术启蒙的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之后,他开始以设计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但他很快发现,设计师是有很多局限的,大部分的时间里,设计师得按照某种要求来做设计,而艺术家更能够得到自我实现。

之后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求学的经历,帮助他真正找到了如何做自己。

留学期间,他曾拿着自己的水墨画在伦敦街头摆摊,但光顾他地摊儿的却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多半还是出于好奇心,结果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

这让他的部分自信破碎了,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今后的探索方向。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计算机参数化运动的兴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就是参数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当时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访问研究员,张周捷正是接触到参数化设计,意识到数字化设计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探索的第一批设计师。

他发现计算机在做设计的时候有一种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感觉。在接触到西方以及当代艺术作品和创作手法后,他更加能够体会传统艺术的精髓,“精神自由才能带来创作自由。”

到后来,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更加让他意识到,只要逻辑算法足够强大,电脑系统可以设计出突破人类想象的东西,而这也正是他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Triangulation 系列正是他尝试跨出第一步的探索和实验。他花了一年时间在伦敦进行前期设计研究,毕业时只是展出了一些非常初期的模型,回国后继续推进实验,毕竟相较于英国来说,国内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要可控很多。又花了一年时间,他把作品重新带回英国去做展览,设计才算是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2010 年,张周捷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探索一个问题:如果计算机是设计师,它会制造出什么?和时下流行的 3D 打印设计相比,数字化设计显然是理解门槛更高的范畴,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的人群难以想象,计算机如何自主设计出一把椅子?

但不管是传统制造方式,还是 3D 打印,都是发生在设计完成之后的事情,设计师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数字化设计是没有模型的,完全依赖于计算机。

2

张周捷只是给计算机输入了一些基础的数学逻辑,让它知道一把椅子,或者一把让人坐得比较舒服的椅子是什么样,之后便交由计算机,用它那套点与点连成线、线构成面的方式去完成。

他试图尽可能减少控制,尊重数字和逻辑法则,没有预期地去设计。就像他喜欢的生物学家肖恩·卡罗尔一本讲述动物建造和演化的奥秘的书名——《无尽之形最美》。这也是 Endless Form® 这个名字的来源。

整个设计过程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个面,四个点,用鼠标向两端拉,椅脚部分向下拉,椅背部分向上拉,便能拉出一张椅子的形态,虽然过程简单,却可以包含无穷尽的变化。“我的作品就是要极致地体现计算机本身的美感。因此我不再定义自己为设计师,我无需画草图,而是让电脑去模拟、运算、探索,然后找出一些最基本的形态。”

一开始,他们在计算机里面生成这样一个数字化产品,然后用程序把它分解开,计算出每一个角度,就用激光切割出来,然后再焊接,打磨,来创造出很完整的数字化产品,如果只是停留在计算机里的话,这个形式很容易的,但要把它做出来的话非常难。

从第一次用纸头做,最困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把它展开,不知道如何算它的角度,不知道怎么把它焊在一起。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他前后找了很多焊接师傅,都因为没有耐心将数百块碎片焊接在一起,拒绝了他。

有将近一年半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自学焊接、切割、打磨、抛光和生产,每一道工序都是自己摸索着进行。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用张周捷的话说:“如果你的知识是受别人限制和影响的话,那么你很多东西没法做到突破。我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制作方式,等我们真正能够很顺畅地生产数字化所有产品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将设计实体化的过程中,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数字化制作,上海工作室的工匠,都是由他亲自训练,一起动手劳作。比如作品 OBJECT # SQN7‐T,在实际生产中就非常耗手工,花了足足三年时间才人工制作完成。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乍看之下,计算机主导的充满未来感的设计方式,和耗时耗力的手工制作过程,似乎很难匹配。但在张周捷看来,“制造环节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早晚有一天,技术能实现这个过程的自动化。”

如今,他们在松江的工作室已经扩展成了十几人的团队,包括工匠、程序员和设计师,都是他自己摸索着培训出来的。他相信,一旦解决了制造问题,它就成了你的壁垒,是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你积累的壁垒越多,你的原创性就越高,别人仿造你的难度也就越高。

3

对于外部而言,关于是否有可能产生不依赖人类智慧的创造性过程,并不是大众市场或者绝大多数客户关注的东西。

人们喜欢看到结果,比如就一把椅子而言,是否实用舒适,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但现阶段的张周捷,更加注重的是过程,“我不会直接从市场或者客户或者人的需求出发,我比较注重内心出发,去创造我觉得应该有的东西。”

2010 年,他带着第一次制作出来的椅子去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展览参展,从早上开始,就不停地有人过来指指点点他的作品,发出质疑,他们觉得这样的椅子根本不适合使用。

他感到了某种不被尊重,早上开的展,中午便撤了。

之后,他又参展 2011年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出乎他意料的是,带去的几把椅子,第一天上午就被美国收藏家 Xavier Robert 全部买走。在与 Xavier 交流的过程中,张周捷认识到,当代设计作品就应该以限量版的方式去最顶级的画廊做展览。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他进入到了当代设计品的艺术销售市场,这是一个由设计师、设计艺廊、收藏家、拍卖行、展览等参与的完整体系。

收藏了不少张周捷作品的洛杉矶画廊 Gallery ALL 的藏家王愚,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们只选择把收藏级限量版作品作为事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来合作。光这一条就很难做到,特别是在中国。还有就是设计师的天赋和能够持续地出更新更有突破的作品是他的能力,张周捷满足所有这些条件。”

的确,市场上太多使用几乎 100%精度的仪器设计制造出来的批量化产品,但张周捷的这些椅子,试图鼓励人们从新的维度去理解,美丽是存在于意外、不准确之中的,就像是设计师和计算机之间创造的协议,后者在执行设计的过程中,前者却永远无法预见结果。比起设计和技术的巨大潜力,这种随机性的、不可预见的力量,才是很多艺廊、收藏家看重的部分。

张周捷对于要做艺术品还是设计产品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他只是从一个探索的角度把它以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可能从藏家眼里来看,绝对是艺术品。从我个人角度看它只是一个研究的原型,测试的样品而已。对于未来的大众来看,可能它更像一个椅子,他们认为是一个产品。”

在那之后,张周捷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卖得还算不错,也被众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同时受到了《纽约时报》、Vogue ,CNN,Wallpaper* 等主流媒体的关注。2014 年,他还被美国商业杂志 Fast Company 评为“”中国商业年度最具创意 100 人”。

在收获艺术市场的认可后,张周捷的创业过程也有了阶段性成长。他曾将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养活自己;第二个阶段组建团队,养活团队;到第三个阶段,你的团队成本已经不再是压力所在,而成为你的手脚,可以灵活自如地工作,这才形成一个良好的状态。

去年三月,他们在上海西岸 hiart 艺术空间举办《网格状态 Mesh / State》个展。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举办个人艺术展。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张周捷说:“专业的艺术藏家、媒体、展馆对我们的接受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猜可能是因为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家相对技术化,对计算机的理解较深刻,所以对比之下显得我的创作独树一帜。”

今年 6 月,同样是设计艺廊 Gallery ALL,又将张周捷数字实验室的 Formationin Action: The Sensor Chair and Design Auto-Genesis 个展,带去了设计迈阿密/巴塞尔展的 Design at Large 展览单元。这也是首个登陆 Design Miami/ Basel 核心展区的中国设计师展览。

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花了8年时间把计算机“训练”成了设计师,那设计师本人是什么角色?|100个有想法的人

其中最亮眼的新作,是一把机械质感十足的“传感椅”(Sensor Chair)。

“传感椅”整体装有 66 个传感器,分别以弹簧相连,以读取人就坐时身体姿势的各项曲线数据,包括腰线、背部与腿部。坐在上面,灵活的弹簧满足了每个人找到自己的最舒适坐姿,反馈在数据中。计算机基于数据,即刻生成丰富而无穷的座椅形态,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我想让每个人体会整套数字设计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张周捷说。

早在创立数字实验室之初,他便萌生了发明一件装置实时读取人体数据的想法。当时通过各种途径找过不少专业的技术工程师,但这样一件没有参考、难见短期目标的创造,很难对专业的技术者产生吸引力。最终他决定亲自动手,自学传感器的操作方式、Arduino 等一系列相关技术。

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做“翻模”,到三四年前用木头手工制作第一版传感椅,摸索、试验了很久,才有这把感应度更灵敏,数据也相对更精准的传感椅。展览后,传感椅还会继续做更深入、成熟的技术优化。

张周捷还是不太像一个设计师。关于如何了解市场需求,如何将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如何优化管理运营能力,这些创业设计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于他而言,重要性都要排在创造力之后。

从这个角度上看,幸好还有艺术市场支持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