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我很喜歡溼漉漉這個詞,我也覺得他和陰鬱絕望跟搭配,當然在某種情景下,和希望是更加搭配的。

大多數類型片或者故事片,對我來說其實都是符合悲觀現世的主題的,可能他們或者肯定他們最後的結果都是大團圓,但這也正是我們持有悲觀哲學主義所期望看到的,我為不是為了悲觀而悲觀,而是為了能夠獲得哲學意義上的滿足和快樂,才讓悲觀成為我們的意識形態和方法論,最終我們都追求美好的結果,但更不懼怕的事曲折離奇的過程。

很多類似的電影就是那些知名演員的鮮為人知的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會想到是他們早期的作品,但其實能夠看到演員更加真實和想要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電影,基本都是在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後,去主動出演的那些電影。畢竟,有了知名度才有話語權和選擇權,想看明星青澀蜜桃的電影,直接去翻舊照片好了。

所有的這些電影,不論是可看性還是電影價值,都是值得一看的,從這些電影中不但可以看到最有想法的演員表演,還有可能讓你瞭解到演員的思想的另一面,當然,電影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和衝突更是具有和之前你所認知的演員有強烈反差,在這些電影裡,你可能就對某一個演員路轉粉,或者又將一個非常喜歡的演員討厭到五體投地。總之,會有收穫,會有思考。

1.新宿事件 成龍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對於成龍來說,新宿事件是一部最特殊的電影,很少有成龍主演的電影不能在國內公映的。據說這部電影也是經歷了波折,才最終被禁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都已經要上映了,卻最終還是被禁。坊間的傳言說是醜化了國人的形象,而且又是在日本發生的牽涉到黑社會的事件。這個理由聽起來特別熟悉,最有名的就是姜文的鬼子來了,其實就是說出了真實的人性,最後盡然成了醜化,可見面具帶久了,就真的以為自己是帥哥了。對於新宿事件這部電影來說,整體的價值不是很大,可能也就算是疲軟的香港黑社會類題材已近拍到無有什麼可拍的類型了,只能轉移到國外的土壤,但最終講的還是國人的故事,還是那些屬於國人的恩義情仇,只不過這次有了成龍,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和較為真實的最為演員的成龍。

新宿是個神奇的地方,發生在這裡的故事不是天鵝就是爭鬥,新宿也是個給人希望的地方,年輕人都知道在這裡才會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只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不然怎麼都跑到這個地方拍電影呢?

2.不夜城 金城武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現在很多商業廣場都叫做不夜城了,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理解不夜城的寓意的,但是把不夜城的名字放在那裡,就有可能收穫更多,白天那麼精彩,我們當然不希望黑夜早點到來,但我們躲進去最佳時機卻也是夜晚來臨的時刻。

和新宿事件一樣,不夜城也是講述日本黑社會的故事,這次主角變成了我認為是顏值巔峰時期的金城武,實話說,至今也還沒有出現有金城武氣質的男子。不夜城說到底也是個愛情故事,在黑社會背景下的愛情故事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往往都是收了一座城丟了一個人,不可挽回的永遠失去。城池永遠在哪裡,等待他的不過是一代人又一代人,一個王之後有一個皇帝,而一旦錯過了一個人,就不會有第二個了,就像我們有很多不夜城一樣,但屬於自己的不夜城,永遠也不在自己心裡,而是在自己心裡住下的那個人。

3.尋槍 姜文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尋槍是導演陸川的第一部電影,卻請來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姜文來主演,這是多麼大的運氣和榮幸。故事很簡單,然而用姜文來演,整個影片的氣質就不一樣了。想像一下叼著煙棒子皺著眉頭一臉愁苦相的姜文,瞬間就帶入了普通警察的真實寫照,這是很性感的。真實的就是性感的。

發現槍丟了的那一刻是絕望的,尋槍的過程又是充滿希望的,找到後的釋然又是新一輪的絕望,偶爾生活中的小插曲就又對未來滿懷希望,這樣的往返交替,才是最磨人最讓人絕望的,我們不知道下一輪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我們早已斷定他在希望過後肯定是無限的絕望,就和尋槍一樣,找到了又能怎麼樣,因為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他本來就不會丟,只不過被別人保有了一段時間而已。

不像其他類似氣質的電影,這個是主要從夜晚開始卻一直髮生在白天的事件。但是尋槍卻是萬萬不能在白天談論的大罪啊,是會威脅到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安全的,也是可能引起恐慌的。於是所有人都成了懷疑的對象,在尋槍的時候不就是在尋找自己,然後慢慢發現所有人好像都不能信任,懷疑一切成了我們成熟的標誌,就算生活中的假槍找到了,我們身體的真槍卻永遠找不到了。

4.狗咬狗 李燦森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當電影結束時響起范曉萱的youare my snushine的時候,我知道這是一部溫暖的電影。

而在之前所有的表演中,這都給人一種絕望緊張無能無力的感覺,故事進展的很清晰,隨著故事發展,人性的表現也越來越正常,我說的正常不是大家一心向善,而是追隨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需要的東西,從而做出一系列的動作,大多數時候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有些時候可能就是有點負面悲觀的,但這其實都沒有什麼,真的只是正常的人性罷了。對於電影裡面每位演員的表演,特別出彩的陳冠希和李燦森,大家剛開始以為他們都是歌手名其實他們都是有演技和潛力的,都是被輿論壓制了,現在這類型的片子都已經國產內地化了,少了激烈的衝突,多了政治的狡黠。

生命是以另一個生命為代價,才能生存下去,人要是有了軟肋,就再不可能無敵了。

最近大年初一的西遊記都是鄭保瑞拍的,而鄭保瑞早期的電影的畫風一直都是這麼簡單粗暴,連刀割的聲音都聽的清清楚楚,很多時候就是這麼殘酷的環境中那一抹溫情讓你動容。

5.天水圍的夜與霧 張靜初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都是許鞍華拍的。從片名來看,沒有了陽光,換來的是無止境的黑暗和霧霾。這兩部電影雖然片名近似,但卻絕對沒有關聯,《天水圍的夜與霧》更不是續集。《天水圍的日與夜》是一部以無招勝有招,溫情脈脈的世間小品,《天水圍的夜與霧》卻是一出透著徹骨悲涼的真實慘劇。

天水圍,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是個圍城。是圍城,就是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的可卻都囿於廚房與愛,或者廁所與恨。有個房子,也就是圍城了,一輩子大多數時間除了在床上,就是在廚房和廁所,在這兩個地方了,似乎圍城的城牆消失了,自己面對著赤條條的自己,也就即刻輕鬆下來。

記得很清楚,張靜初剛火起來的時候和加入了港臺地區的電影,剛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到後面隨著方言的運用,也看起來不是那麼突兀。任達華就真的適合演這種角色啊,還是華哥的演技夠硬。天水圍的夜與霧,與其他地方的倒也沒什麼兩樣,我們在圍城裡面抬頭望天,看到的也就那麼一坨,誰又不是井底看天呢,我們的眼界有限,看不到宇宙的夜與霧。

6.天註定 趙濤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天註定孤獨。天註定讓我想到的是孤獨,孤獨的心靈孤獨的殺手,他們是自己夢想追尋孤獨嗎?在我看來不是那樣的。當王寶強用手槍代替炮聲向天空開槍時,我覺得這一刻浪漫至極,不是情人間,而是父子間。父子之間孤獨的距離,可能是自己和自己之間孤獨距離的很多倍。天註定的整體影像風格是冷峻殘酷的,但在這裡面有會看到一絲絲的溫情,比如在東莞夜夜總會的選美,比如在按摩店的假模假式的關心,比如在在跳樓前工友的勸說,比如在姜武端著槍是路過村民的麻木,只不過這位溫情都是偽裝的罷了,在天註定裡面所想要表現的烏托邦,能有此刻的溫情已經足夠了。

嚇到我的是趙濤殺完人之後慌亂的又在馬路上時的驚恐的藥神,不知所措卻又草木皆兵,從中可以看到堅定,路過的白蛇白蛇又有了不一樣的寓意。片尾的戲臺,不過是要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不過是一場戲。

7.紐扣人 吳鎮宇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紐扣人是一個職業,負責清理兇殺現場,和其他職業一樣,做的好做的時間久了也是有希望有錢途的。只不過紐扣人的職業特性必須是和死亡聯繫在一起,就讓他顯得有些特殊了。都說吳鎮宇演的都是一些神經質的角色,或瘋癲或有病或邊緣或黑暗,總是和地下聯繫在一起,看到他許久不變的泡麵髮型,也是讓人有過類似的聯想。紐扣人其實手上很乾淨,他比那些作偽證裝君子的警察們更懂死亡的意思和味道,所以總是能夠化險為夷,同時也在現場不留一絲破綻,有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可惜的是,槍指揮筆的時代,能容的下的才叫地上,容不下的都叫地下,地下聚集的人多了,就沒地方了,一旦地震,大家就都到地下了。

海報上說這世上沒有什麼好人,只是壞的程度不一樣。我覺得好人還是有的,只不過壞人確實太多了,導致好人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8.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星野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說到陰鬱氣質,這部電影是最符合的,在我看來。大部分看過又和我交流過的人並不喜歡這部電影。可這部電影它本身就不為了“討人喜歡”。對我來說,隨身聽裡旋轉的CD,一味地寄情於音樂與線上論壇,翻蓋手機和一大串手機鏈,不運動時也戴著難看的護腕,與同學虛情假意地喧鬧,如此這般分不清幻覺/現實,看不見人生的開端/結局就像西伯利亞的農夫,默默地就守護著屬於自己的一切。

電影就像X光片一樣透出那段時光的骨骼。星野砸向同學的椅子就是劃破傷口的刀片,自此見了血就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鋼的味道,同時也吸引著周遭的幻想一起來圍攻,最後的結果就也不是我們最初的期待了。當我們發現最後拿著青蘋果的人,就是拿著我們命運和嘲笑的人的時候,就不會再管蘋果的顏色了,削完皮的蘋果都是一個顏色的,是肉色,也是皮膚色。似乎說到這裡,整片沒有什麼希望,看到這樣的絕望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是多有希望的時候也就釋然了。以前我覺得路上那有那麼多車禍,新聞上整天都在講車禍,我也沒親眼看到過很多嚴重的車禍,後來我明白了,不是車禍發生的少,而是我走的路太少,見過的世面少。

9.春風沉醉的夜晚 譚卓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又去看了小說。郁達夫是個有意思且真實的人,就和之前很紅的季羨林的日記一樣,流水賬式記錄著瑣碎的生活日常。看到很多看完電影的人都說真的憋屈,符合中國特色的憋屈,故事其實倒不是那麼有型,就屬於典型的中年情感糾葛,你你我我,三三兩兩,可怕的是男人不只辜負了愛他的女人,更辜負了在乎他的男人,男人也可以當小三,而且一點也不遜色。婁燁的影像語言從來都是迷亂慌罔的氣質,郝蕾到他的電影裡就越發的迷人。譚卓還不如現在這麼紅,我覺得她和郝蕾好像啊,就像她在藥神裡面和郝蕾在第四張畫裡面角色一樣的。不過譚卓似乎更加食人間煙火,顯然這樣的臉龐越到後面越會散發出更加強大和堅韌的力量。

都說婁燁每一部電影拍的都是一座城市,從蘇州、武漢、重慶、南京到上海,每一座城市看似不同,但他們每天清晨迎來的太陽都是同一個,每天深夜擁抱的靈魂都是孤獨,每片生活在城市之上的人們都是熱忱的。

10.第四張畫 戴立忍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絕望之後便是希望,那些悲觀現世主題的電影

第四張畫裡面的故事是個蠻奇怪的故事,就和導演的上部電影《停車》一樣,巧合的奇怪,會讓人感覺到不是很舒服。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臺灣電影都是小清新居多,可能一般臺灣電影把觀眾伺候得太舒服了,尤以小清新為甚。另外也不乏所謂人文關懷一類,好比《不能沒有你》。結果《第四張畫》太黑暗了,黑暗到令人詫異,不舒服。電影以小翔的悲慼童年為入口,反覆圍繞死亡與離去做文章,沒有出口。即便有一些看似無憂無慮的歡娛片段,但觀眾也會意識到那是一種錯。一個孩子以這般方式換來成長,明顯不對。

第一張畫是痛苦,小翔父親的死在小翔臉上看不出什麼,是因為他真的不懂還是懂了卻也知道怎麼做,自此小翔的生活開始飄零無依。這二張畫是快樂,朋友真的是人在世上最好的禮物,他帶給你歡笑和眼淚,雖然長大了一般都會走散,但發小的情誼和牽掛卻永遠不會改變。第三張畫是恐慌,經歷了持續的失去,不知道還能得到什麼。第四張畫是迷惑,第四張畫並不是一張真實的畫,以正在照鏡子觀摩自己的小翔結尾,其實也是在給所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描摹出我們自己?

提一句戴立忍,很有文藝範也給人在臺灣電影中不一樣的感覺的演員,前段時間很熱的大佛普拉斯里的他最像他。

散發著陰鬱絕望氣質的電影似乎都是講述著無可奈何的生活,而我們最離不開的卻又是充滿希望的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