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子女“现状”:学霸与极端并存

教师子女多出学霸,人们普遍有这种感觉。去年某市中考前五名和高考理科成绩前三名都是教师子女。笔者所在的城市,2018年高考,文理科市级状元均来自教师家庭。而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成绩排在前几位的学生中,总有不少出自教师家庭。

教师子女“现状”:学霸与极端并存

现实中,一旦某学生说自己的父母是教师,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该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若该学生的成绩很一般,人们对他(她)的直观感觉就很不好,有人会讽刺他,还有人会讥讽他的父母“自己孩子都教不好,学生就更教不好了”。正因为如此,在学习上,教师以及教师子女都有着较大压力。这样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有着助推作用,但如果压力过大,不仅对学习有反作用,甚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教师子女这个群体中,有学霸,也有极端。

教师子女“现状”:学霸与极端并存

今年初,北京大学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徐教授公布了一项调查,显示选择自行离世的学生父母职业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医护和公务员,其中父母职业是教师的学生有二十九位,父母职业为医护和公务员的学生均是七位。而这二十九位学生中,有二十七位学生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教师子女中不仅存在有大量学霸级人物,也存在有相对较多的孩子心理极端。这其实与教师对子女的高要求分不开,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既舍得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很多金钱,也会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教师子女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相对更大,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也会更高。

教师子女“现状”:学霸与极端并存

某中学一位教数学的齐教师,孩子在自己上班的学校读书,虽每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齐老师却不怎么开心。一是与他孩子同年级的另一位教师子女经常考年级第一,在学业上总能把齐老师孩子甩开一段距离,这让他很有压力;二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进步不大,让他倍感焦灼;三是孩子的数学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好在齐老师把所有的焦虑埋藏在心里,在孩子面前,他还是不停的鼓励和打气,也会利用假期与孩子一起读书、旅游或进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齐老师较好的把握了分寸,在孩子的学业上没有过分要求,而是利用自身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难得,值得赞赏。如果每位教师在对孩子严要求的同时,又能适当让孩子放松,并与孩子一同进步、成长,我想教师子女心理极端的问题肯定会有所缓解。

教师子女“现状”:学霸与极端并存

话说回来,人们也不应戴有色眼镜看教师子女。而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认为教师子女就应该学习成绩好,就应该考取好大学,他们在心理上对教师子女就有一种“偏见”,倘若看到教师子女成绩一般,不仅讽刺,还幸灾乐祸。这种社会氛围很不道德。

学霸和极端并存,是当前教师子女的“现状”。有极端行为的教师子女并不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本身就是学霸,但因为学习压力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加上父母过于苛责,让他们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进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一边是学习成绩优秀的教师子女,他们考试名列前茅,甚至考取了状元,给当教师的父母长了脸,一家子高高兴兴;另一边是部分教师子女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极端行为,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整个家庭被摧毁。教师子女的“喜与悲”,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