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历史癌症药涨价1400%,药价高企成社会问题

自2013年以来,一种名为洛姆斯丁(lomustine)的癌症药物的价格飙升了近1400个百分点,这为患有脑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可能挽救生命的疗法。虽然40年的药物不再受专利保护,但目前没有通用版本。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年来,由施贵宝将环己亚硝脲(CeeNU,商品名:洛姆斯丁)最高剂量的胶囊定价约50美元。2013年,这家制药商将洛姆斯丁卖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迈阿密初创公司NextSource,此后该公司将价格上涨9倍。现在,该药价格为768美元/片(chinameditour)。

根据一项分析,NextSource今年对该药物重新命名为Gleostine后提价,8月份涨价20%后,11月份再涨12%。

NextSource首席执行官Robert DiCrisci对《华尔街日报》表示,该公司根据其开发药物的成本和为患者提供的福利而设定价格。与其他制药商一样,该公司为那些无法负担费用的人提供折扣和经济援助。

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弗里德曼(Henry s . Friedman)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责NextSource的“价格欺诈”,并补充说:“人们不可能负担得起,或者他们将支付很多钱,并承担财务责任。”

40年历史癌症药涨价1400%,药价高企成社会问题

美国FDA表示,将加快对lomustine等300多种药品的监管审查程序,这类药物的专利已经过期,这是特朗普政府降低药品价格的整体努力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像lomustine这样的利基产品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很难说。

癌症药物价格的飙升是病人和医生们担心的问题,因为经济压力可能导致治疗延误。今年早期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经济通胀因素调整的基础上,过去8年,24种老年医疗保险B类专利注射药物的价格平均每年上涨18%。即使有的有仿制药可用,价格仍在继续上涨。

癌症患者最能感受到近期药品价格高昂带来的痛苦。瑞士诺华制药(NVS)治疗某些类型血液癌症的Kymriah,每名患者开价47.5万美元。另一种吉利德科技(GILD)研发的血液癌症药物Yescarta,价格37.3万美元。(根据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由于由于被私人保险公司、公共医疗保险(Medicare)和公共医疗补助(Medicaid)延迟付款,患者经历了重要治疗的延误),脑瘤治疗药Alecensa,每年的价格接近16万美元。

[延伸阅读]:

‘无国界医生’在中国申请丙肝药专利,应对药企高价药

中国是全世界丙肝发病率和患者人群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尚无原研抗丙肝药上市,是国际药企虎视眈眈觊觎的市场。

国际药企新药进入中国市场临床应用,需要遵循监管法规要求验证其安全和有效性,待批准后方可上市进入临床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吉利德抗丙肝特效药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丙肝特效药Epclusa能治疗六种不同亚型肝病,12周疗程药费高达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

去年,非盈利性机构—无国界医生组织(Doctors without Boarders)在全球范围单挑吉利德的药品和技术专利保护,包括在中国提交的丙肝治疗专利申请。旨在减轻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治疗丙型肝炎的经济负担。

该非营利机构希望阻止吉利德公司获得Epclusa专利保护,并申辩说, 吉利德正在寻求的专利保护,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是不必要的,更不利于国内研发机构开发廉价的仿制新药。

根据吉利德公司公开信息披露, 在中国销售的治疗丙肝药品Sovaldi,预期药价为8900美元/疗程或单片100美元。Sovaldi是吉利德第一代抗丙肝神药,也是吉三代药Epclusa两个主要成分之一。

无国界医生组织坚称Sovaldi定价过高!担心吉三代Epclusa药价将飙至"天价" ,让中国患者无缘获得合理救治,进而抱怨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

近年来,国际非营利机构或团体挑战吉利德的专利申请已成为反对吉利德天价抗丙肝药物的一种策略。自2013以来,Sovaldi就引发过处方药费用的争议,包括在美国,吉利德也遭受业界抨击,该药品最初价格是8.4万美元/疗程。

2014年,吉利德进入中低收入国家高价销售,试图转移视线,仍遭到业界持续投诉。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患者也无法承受天价Sovaldi药,这成为吉利德获得特许经营权的最大问题。

尽管吉利德费尽心思试图获得全球范围内技术专利许可,但在欧洲、巴西、阿根廷、泰国、埃及和俄罗斯均遭受专业团体和药企的挑战。在中国和乌克兰的某些技术专利申请已被驳回,在美国的专利申请同样未幸免。

无国界医生组织在中国单挑吉利德丙肝神药技术专利申请,能否最终成功仍有待观察。然而,患者关注焦点是药价、药价,还是救命的药价!

越来越多患者寻求精准而且有效的治疗,无论谁的抗丙型肝炎药,药企盈利是颇丰厚的,这也无可厚非,难堪的是国产原研药上市仍遥遥无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