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如何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又是如何淪落爲奸臣的?

明朝,經十六帝,享國運二百七十六年。在大明王朝通知的時間裡,名臣能將不計其數英豪輩出,也在這二百七十六年裡,宦官、權臣亂政,因人深思。嚴嵩,少年負有盛名,最終卻被列入《明史·奸臣傳》,縱觀其一生,各方也是褒貶不一。今天小編僅以個人觀點,以其奸臣的身份,分析下原因。

嚴嵩如何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又是如何淪落為奸臣的?

家庭是孩子幼年時期生活的最久的地方,而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思想和意識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孩子的感情、品質、價值觀有早期的、長遠的影響。嚴嵩出生於寒士之家,他的父親嚴準是一個就考未成的秀才。因此渴望功名醉心權力的嚴準,將希望寄託在了年少的嚴嵩身上。聰穎的嚴嵩,也不負他父親的期望,少年得志,帶著他父親的權力夢、功名夢進入了仕途。

嚴嵩如何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又是如何淪落為奸臣的?

一個人往往剛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有一個崇高的理想,然而現實和理想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經歷了現實的打磨後,有人與理想背道而馳,也有人堅持不懈,在努力與機遇的巧合下,完成了自我的圓滿,還有一部分人活在了亦真亦夢的自我安慰之中。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差異性,對於萌新小白而言,打擊是十分巨大的嚴嵩在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進士,此時的嚴嵩才二十幾歲,又擔任京官,可謂春風得意。用一句詩形容“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反觀現實,朝廷之中宦官弄權,劉瑾不僅降低了江西考生的錄取人數,也對江西籍官員(嚴嵩,江西分宜縣人)有所打壓。這個社會現狀,對於胸懷大志,一腔治國熱血的嚴嵩,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打擊。不久嚴嵩就告病還鄉了。初任仕途鎩羽而歸的嚴嵩,在現實與理想間產生了不解與迷茫,更多的是不甘。嘉靖初期“議禮案”,以張璁為例的小官在此案中,振臂高呼擁護支持新君,獲得了嘉靖的親賴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以楊廷和為首擁有強大根基的舊官僚集團,卻是初上位不久的嘉靖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兩大利益集團,你來我往,爭鬥激烈。無數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捲入了這場紛爭中。此時的嚴嵩,已然不是曾經的嚴嵩了,他開始看重功名利祿,對於這個事件也採取了審慎的態度。不過隨後的“獻皇帝入宗廟”一事中,他參與到了阻止此事的一方,這一次他失策了,再次受挫的嚴嵩,也在此事中學會了如何去應付性情乖張的嘉靖皇帝。

嚴嵩如何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又是如何淪落為奸臣的?

一個人離開了家庭的庇佑後,會在闖蕩的過程中,漸漸融入一個適合自己或者說自己認同的圈子。這也算所謂的同道中人。而隨後他也將組建新的家庭,這個新的家庭又會為他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和幫助。很快努力趨炎附勢,刻意討好的嚴嵩,融入了一個適合他的圈子,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新的追求,而往日的理想與追求,或許還在心中有一點點地位,但權力與地位和他新的理想不謀而合,只要能登上高位,有何不可。家庭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兒子嚴世蕃。每有聖意,嚴世蕃必然能猜中,這讓嚴嵩深得皇帝的喜愛。也是後來幾次“倒嚴”事件中,嘉靖不捨嚴嵩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成了嚴嵩的擋箭牌。

嚴嵩如何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又是如何淪落為奸臣的?

嚴嵩,少年在醉心權力的家庭生長起來,又在初任仕途時,遭遇理想與現實的雙重打擊。理想上壯志未酬,現實中從風光無限的位置上辭官。一個人可以去接受成功後帶來的金錢、地位、聲譽,卻很難再次適應一無所有,從而忘記一無所有時所堅守的理想、道德和底線。當嚴嵩再一次迴歸仕途,起初還是有所堅持曾經的理想,但是他的底線在不斷的被消磨,道德和理想開始沒有權力、地位重要。在隨後的政治事件中,再一次讓他誤以為,單純的堅守道德與理想是無法成功的,他需要權力與地位。他開始拉幫結派,趨炎附勢,曾經的嚴嵩只剩下模糊的影子,恰逢他有一個能讀懂嘉靖皇帝心思的聰明兒子。這個年代註定難以安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