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挑起的鋼鐵貿易戰

美國挑起的鋼鐵貿易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鐵鏽區”的一家鋼鐵廠

2002年3月5日,美國總統小布什拋出了一個“進口鋼鐵最終救濟方案”。這個援引美國201保障條款的方案赫然載明:從3月20日凌晨開始,美國將對板坯、板材、長板等進口的主要鋼鐵品種實施為期3年的關稅配額限制或高達8%至30%不等的關稅。從中國、日本、韓國到俄羅斯、烏克蘭,從歐盟到巴西,幾十個國家數百億美元的鋼材遭遇到了有史以來鋼鐵業的最大一宗貿易壁壘案。一場全球性的鋼鐵大戰箭在弦上。

美國鋼鐵業日漸衰落

進入21世紀初,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當時的美國小布什政府決定自2002年起對中國、法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28個國家和地區提出鋼鐵產品反傾銷起訴,並在2002年3月20日正式啟動201保障條款,對大部分進口鋼材徵收進口關稅,對14種鋼鐵產品實行進口限額。

此舉引起鋼鐵產品出口國的強烈反對,一向高喊“自由貿易”的美國頓成眾矢之的。

所謂201保障條款是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201節的規定,一旦某種進口商品對本國工業造成嚴重損害,總統有權根據該條款,對相關進口產品進行關稅配額限制或加徵關稅,以此來保護本國企業免受損害。

不同於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法,《貿易法》201節的規定不要求調查出口國是否進行了不公平的貿易活動。但是它要求對國內行業是否受到損害有深入的調查,要求損害必須是實質性的,而且進口增多是導致損害的實質性原因。

促使美國政府實施201保障條款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鋼鐵工業已落後於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從1998年至2002年,美國已有31家鋼鐵企業申請破產保護,佔全國總數的近一半。大量鋼鐵廠破產造成數萬工人失業,而美國鋼鐵業還負擔著約130億美元的醫療保險和退休金費用。同時,由於美國鋼鐵業在美國各地及國會中作用和影響舉足輕重,採取加徵關稅的措施,也被認為是小布什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拉選票。

加徵關稅“損人不利己”

小布什政府的決定雖然受到了國內鋼鐵生產行業和鋼鐵工人的歡迎,但美國國內鋼鐵消費行業則強烈反對政府的做法。大幅提高關稅勢必會造成國內鋼鐵價格的上漲,相關產品如冰箱、汽車、機械工具等的價格也會相應增加,因此他們認為這一決定最終將損害本行業的利益。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關稅增加到40%,對一個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來說,將意味著他們每年要多花283美元來購買鋼鐵製品。報告警告,提高進口鋼鐵關稅所能幫助的人遠遠少於它所傷害的人。以美國港市新奧爾良為例,該市每年的進口交易中,鋼鐵佔了45%,鋼材價格上漲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像“世界末日突然到來”。

2002年,美國僅有16萬鋼鐵工人,但鋼鐵消費行業的就業人數達1200萬。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對進口鋼材加徵20%的關稅,可以挽救9000個鋼鐵工業的就業崗位,但鋼鐵消費行業卻將因此失去7.4萬個就業崗位。這種保護主義還將放慢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而鋼材價格的提高則將使美國消費者無謂地增加支出。由此看來,限制鋼材進口對美國經濟和就業整體來說“失”遠大於“得”。

此外,由於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國家經濟在當時都陷入了困境,鋼材需求萎縮。據國際鋼鐵協會的估計,2001年世界鋼鐵生產能力達8.27億噸,而消費能力僅為7.22億噸,設備使用率僅為77%。

美國單方面對進口鋼材加徵關稅,意味著許多國家鋼廠將失去美國這個出口市場。這些鋼廠在失去美國市場後,必然會轉向其他地區,爭奪其它國家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這將打亂全球貿易格局。

沒有人情,只有規則

當時,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WTO)不久,就趕上了這個典型的案例,從而生動地、投入地上了入世第一課。

首先,可以從美國人那兒學到如何充分利用WTO規則。如談判鋼材問題,根據WTO的規則,在有關協議框架內採取措施需要60天;成立專家小組判案需兩次申請(第一次申請,美國可否決),這就大概花30~50天;專家小組成員組成,如果美國要拖延時間的話,又可耗去30天;專家小組審案最長需9個月;而且在此期間,美國可要求專家小組中止工作(最長可達12個月),尋求與當事方“庭外解決”;專家小組作出裁決後,當事方有60天時間考慮提出上訴;上訴機構最長又需3個月作出終裁;終裁作出後,當事方與美國在45天內就美如何執行裁決達成一致,如果達不成一致,90天內可就何時執行裁決進行仲裁。程序至此,美國宣佈的實施為期3年的保障措施已近結束!由於WTO爭端解決奉行“不告不理,判錯就改,既往不咎,不用補償”的原則,即使美國屆時敗訴,美國也為國內鋼鐵行業贏得了時間,美國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其次,可以從歐盟和日本人身上學習如何反擊和談判。同樣在鋼材問題上,善打貿易戰的歐盟和日本,從一開始就採取了很明確的策略,一方面輿論抨擊,一方面有力回擊,但卻也不忘積極談判,並迅速向WTO提出訴訟請求,並聲稱,如果美國不接受他們提出的磋商和賠償要求,他們將採取報復性措施。真可謂軟硬兼施,多點出擊。同時,歐盟還為了壯大聲勢,積極拉日本、俄羅斯、中國、韓國、巴西等一起進行“反美大合唱”。

歐盟不僅將官司打到WTO,而且快速作出保護內部市場的系列決定,包括對15種鋼鐵產品提高進口關稅等等。歐盟的決定明顯是害怕相關國家的產品在美國受阻後,轉向歐盟。歐盟估計,美國提高鋼鐵關稅將給歐盟造成24億歐元的損失。如果與美國談判沒有結果,歐盟還備有“殺手鐧”。歐盟將按照WTO規則,對美國商品也徵收懲罰性關稅。

2002年5月14日,歐盟正式向WTO提交了關於在歐美鋼鐵貿易爭端中準備對美國產品實施制裁的清單。“短清單”總值為3.78億歐元,內容包括針對果汁、某些紡織和鋼鐵產品以及大米在內的商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而“長清單”的總值為6.06億歐元。

2003年3月,WTO在初步裁決中稱,美國對進口韓鋼鐵徵高額關稅違規,7月又進一步裁定美國的措施違反WTO規則,WTO的介入引導市場預期貿易形勢的改善。這一年,小布什政府宣佈取消200年頒佈的保護性關稅,此輪貿易戰最終畫上句號。

鏈接|鋼鐵戰後的農業戰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反傾銷案平均每年232起,而2001年,一下增加到了348起。作為第一經濟大國及一貫標榜“自由”的美國,率先設立貿易壁壘,其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就在美國宣佈對進口鋼鐵最高增加30%保護關稅的餘音未落之際,2002年5月13日,小布什又簽署了新的農業法,在未來10年內向美國農民提供高達1900億美元的補貼。這種做法對世界經濟格局將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在呼籲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美國卻在自己的家門前築起了高高的壁壘。

鋼鐵戰還沒完,農業戰又開始。農業補貼是世界貿易中爭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障礙。美國實行新農業法無疑讓已經過火的貿易保護和貿易報復更加激烈。澳大利亞貿易部長馬克·韋爾警告美國,新農業法可能會把即將開始的新一輪世貿談判拖入“危險境地”。

進入21世紀後,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不再僅僅影響一個國家本身,至於美國,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國這兩個舉措涉及到眾多國家,歐盟以及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紛紛採取報復性措施。而事實上,一波接一波的報復大戰只會導致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秩序混亂無序,拖延全球經濟復甦的進程。(來源|《時代週報》《北京商報》 作者|蘇樂 陶鳳 楊月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