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農家古法壓榨菜籽油全過程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踏進安慶橫山莊園油坊,頓時有種左腳在前世,右腳在今生的錯覺。偌大的油坊純木打造,光線幽暗,四壁懸掛著遠古農耕的各種用具,雖是裝飾,但恰到好處,十分應景。既然是木榨油坊,所以整個作坊內多為木器,巨大的壓榨工具主體部分採用幾根百年粗大的上好的檀木製作而成,榨油的木槌足四五米長,直徑為盆口粗的同樣的檀木,目測一根木槌足有百餘斤。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初夏的清晨,山村還是涼意習習,但是油坊內明顯感覺升溫,幾個工人赤膊上身,短褲赤足,開始一天木榨菜籽油的前期準備工作。真正的將已經做好成型的菜籽餅壓榨出油的最後一道工序要到九點鐘。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之前有很多繁縟的工作:先要用炒鍋把菜籽炒熟去皮,露出黃色的菜籽,然後進行碾磨成粉、上鍋隔布蒸煮、出鍋紮成圓餅成型,才能上圈裝榨,最後木槌撞榨出油。兩臺火爐燒得正旺,映紅了工人的充滿溝壑的褐色臉龐,蒸煮的熱氣夾著菜籽最初的香味瀰漫整個作坊,亭亭嫋嫋,飄出好遠。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木榨菜籽油從選籽、去雜、炒籽、磨粉、蒸粉、踩餅、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有十多道工序,除炒籽、磨粉是用機械操作外,其他全部靠手工完成。高溫蒸煮的菜籽粉的過程需要兩個工人配合,一個工人負責上菜籽粉上鍋蒸煮,蒸煮溫度和時長控制都很講究,稍有偏差就會蒸不熟或者蒸過頭,影響出油甚至不出油。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另一個工人則要手腳麻利地在鐵圈內鋪上稻草和專用袋,待蒸粉出鍋時,趁著熱度,打包蒸粉,迅速用腳踩壓結實平整,待固定成型,取下用來固定的多餘的鐵圈,如此反覆直到完成當日蒸煮好的菜籽粉。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正在上鍋蒸煮和踩餅的工人。待全部菜籽餅做好,工人們早已是大汗淋淋。多年反覆千萬次的勞作,工人們雙手和雙腳佈滿厚厚的老繭,在這老繭中,工人們積累著豐富的經驗,也見證了他們對老手藝執著追求的工匠之心。

最後的木榨更是技術的凸顯,只能由一位工人單獨操作,先是用雙手推著木槌前端,用力將木槌向前上方推去,越過榨槽,接著,返身退步,雙手又將木槌向後上方推去,木槌前後上下推動的慣性和角度,形成力度,伴隨一聲吼聲,工人遂又返身推動木槌向榨槽方向,發出一聲響,木槌不偏不倚,撞擊在木楔的正中,乾脆、利落、穩準,力度正好!菜籽餅不得不一次次出油。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木槌榨油是整個工序中勞動強度最大的,沒有一定的力量和技術,是沒有辦法完成的。這道工序對木榨工人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最先榨油,是幾個工人同時上,一邊兩人,拉開距離。均勻站在木槌的兩側,分別托住木槌和拉動吊槌的粗繩,一聲號子,四人同時均勻配合發力,木槌緩緩向前,對著榨槽的木楔子有力碰撞。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剛開始,只需幾下的通力合作撞擊之後,榨槽底部就能見有油瀝出,金黃、清澈、透明,油香四溢。每撞擊一段時間,稍作休整,出油不多的時候再塞一支木楔子進去,繼續撞擊,而後出油,反覆千次,越到後來,出油越難。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不論是四人同上還是一人操作,短褲,赤膊,光足,裸露的胸膛,發亮的皮膚,肌肉有力,粗獷的動作,渾厚的號子,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呈現一種男性勞作的雄美,一種有硬度的美,一種立體的美,從遠古穿越到現代。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趁著空擋,匆匆忙忙扒上兩碗飯,簡單的早餐,卻有著我們城裡在早餐中少見的可口的蔬菜。蔬菜用油就是出自他們自己之手的木榨菜籽油。木榨菜籽油的香味更加醇香綿長,它是通過力學直接從原料中擠壓出油,精選的天然,無汙染的菜籽,不摻任何化學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證天成的原汁原味,所以榨出來的油色澤金黃透明,雜質少,味道純正,營養豐富,安全衛生,無膩味,更耐儲存。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木榨菜籽油屬冷榨,不同於機械升溫熱榨,性溫不上火,但是產量很少,百斤菜籽出油33斤,一天下來,只有不到200斤的產量,市面沒有售賣,都是方圓百里的人私人訂購,少有存貨,朋友想買幾斤,都被主人說抱歉,只能排後預訂。

安庆:农家古法压榨菜籽油全过程

木槌一槌一槌,出油一滴一滴,一聲撞擊一聲吶喊,悠揚古樸。高亢反覆的號子吟唱,是對遠古瑰寶的執著和尊崇。老手藝在現代科技時代中漸行漸遠,淡出我們的視線,卻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越烙越深……

圖文\ 塔影橫江 陶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