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感悟:回望青居、展望青居、心随青居

7月19日,转眼之间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镇——我们团队的活动地点,柑橘与黑化路是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来到这里的第一天,黄色的驱虫板是让我感受到的当地科学环保建设的最明显的标志。这么多天以来,每天都能看到它,我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今天我们没有再去青居镇,而是在学校对这么多天的实地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突然看不到那些熟悉的亮黄色倒是让我有些不适应。

早上八点,团队就开始了今天的工作,我们汇总了在这么多天的调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经过团队的讨论和查询资料得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将所有成果汇总成册时,我猛然发现,我暑期实践生活就要结束了。

看到手中这一沓厚厚的资料,我不禁回忆起了这么多天以来的实践生活。

七月中旬的南充,火辣辣的太阳挂在无云的碧空,满耳充斥着吱吱的蝉鸣,吵得着实让人有点心烦,毒辣的阳光让我不得不撑起一把遮阳伞。偶尔斜过伞面,紫外线与皮肤亲密的接触让我感到像火一样的灼烧。对于一个处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的我来说实践生活是艰苦的,但当我看到三伏天里顶着烈日在果园里采摘柑橘的果农们时,我觉得我自己不应该如此娇弱,既然已经决定参加社会实践,就应该拿出点决心。我放下遮阳伞,加入果农们一起采摘金黄的柑橘。丰收的过程是喜悦的,即便采摘时皮肤被晒得刺痛,看着满满两大筐的柑桔,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享受过程。

三下乡实践感悟:回望青居、展望青居、心随青居

我又回忆起了在青居镇上做问卷调查时村民们的热情。

我们进行了环境建设以及扶贫方面问题的调研。在过程中,无论是过路人还是住户,老人或是小孩儿都热情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调查中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调查过程中,遇到一位年过古稀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特别的热情。他不识字儿,让我们给他念问题他来答我们来写,还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扶贫政策,跟我们讲这些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老爷爷的热情和眼里的欣喜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朴实和对我们的支持,还有他们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对党的感激。

把手中这一沓资料放到桌上,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那满山遍野的柑桔林,设计统一的房屋格调,干净宽敞的黑化路还有各家各户村民们朴实的笑容。今天没有到青居镇,没有和灼灼的阳光亲密接触,这让我有一些想念。

7月20日,今天早上八点我们实践队从学校出发前往青居镇,这应该也是我最后一次在实践中去青居镇了。我们来到青居镇人民政府,再次面见了这些天来一直接待我们的党委委员贾立同志,我们把收集整理的这一沓资料交给了他,并且向他提出了我们对于青居镇未来科学环境建设发展的建议。也告知贾立同志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贫困户存在的困难,希望他们能够为这些村民排忧解难。我们希望能够加大扶贫力度,精准扶贫,同时巩固脱贫成效。让整个村子真正实现每一家每一户都脱贫。

贾立同志也表示,会将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作为参考,展开一系列相关工作,进一步深化青居镇的环境建设,加大脱贫范围和力度,将青居镇打造成最美乡村。

然后我们还和贾立同志一起前往村办公室,将我们的调查情况反馈给村中相关干部以落实相关工作。

三下乡实践感悟:回望青居、展望青居、心随青居

回程时,我望着漫山遍野的柑桔树,那熟悉的黑化路和驱虫板已成为我对青居镇的“独家记忆”。作为实践队员,我在这里度过的时间是有限的,这里还会一直生活着那些朴实的村民,他们会一直居住在这里。他们将来过得怎么样?将来青居镇的环境以及村子的建设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对这里充满了期望,这个我曾花过近十天去了解,去剖析,去亲近的村子,我相信它的明天会变得更好。十天前来时的风景和今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内心却起了别样的波澜……

心中漫出缕缕不舍,剪不断,理还乱。惟愿青居越来越好。(倪子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