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無上限,超過105歲後死亡幾率會趨平

北京時間7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延年益壽似乎已不再是夢想。但人類壽命究竟有沒有上限呢?《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稱,答案是“沒有上限”。並且一旦過了105歲,每年去世的概率便沒什麼差別了。

人類壽命無上限,超過105歲後死亡幾率會趨平

1825年,英國精算師本傑明·岡珀茨(Benjamin Gompertz)提出,死亡的概率會隨年齡增長逐年遞增,比如70歲的人的死亡概率會比30歲的人大得多。此後,有人提出雖然死亡的相對概率的確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在過了一定年齡後,這一增加趨勢卻會逐漸放緩。例如,45歲和35歲的死亡幾率可能差很多,但110歲和100歲卻相差無幾。

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口統計學榮譽退休教授肯尼斯·沃徹爾(Kenneth Wachter)指出:“之前一直很難判斷這種變化是由於數據收集的缺陷導致,還是真的存在這一現象。不過,如今我們收集的數據已經大為改進。”

在此次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09至2015年間3800多名年齡105歲以上的意大利人的生存率數據。每年一月,意大利都會記錄一次城市人口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80歲之前的死亡概率的確會隨年齡遞增,但在80歲後增長速度則會逐漸放緩,並在達到105歲後最終趨平。105歲、110歲、112歲時的死亡幾率幾乎沒有區別。“過了105歲,下一年死亡與否的概率就像拋硬幣一樣,兩種結果各佔50%。”

為確保數據不受誤報年齡的影響,研究團隊收集了每位逝者的死亡證明。他們還收集了110歲以上“超級人瑞”的出生證明,這部分人群誤報年齡的可能性最大。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收集的數據主要來自女性,這是該研究的一大侷限。在研究涉及的3800多人中,只有463人為男性。不過沃徹爾指出,眾所周知“女性比男性更長壽”。雖然數據過少、不足以提供支持,但他認為男性也存在105歲後死亡率不再變化的現象。

研究人員還發現,出生較晚的人的死亡率整體較低。也就是說,同樣到了105歲以上,這部分人的死亡率要略低於早年出生的人。“同樣是拋硬幣,但更容易拋出對他們有利的結果。”

年齡上限真的不存在嗎?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贊同此次研究發現。如2016年《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人類壽命存在上限,而且受自然過程制約。該論文的共同作者布蘭登·米爾霍蘭德(Brandon Milholland)就對此次研究結果持反對態度。

“我不認為該論文中提出的‘105歲後死亡率趨平’的跡象十分明顯。”米爾霍蘭德表示,“但就算假設這篇論文的結論正確,105歲後死亡的幾率不會有明顯變化,也並不意味著人類壽命不存在上限。”

他認為105歲後去世的可能性仍然很高。“首先,現在能活到105歲的人並不多,能活到106的人就更少了,107、108更是人數寥寥。”米爾霍蘭德說道,“總有某個歲數是人類難以企及的,就算有人能活到那個歲數,也是千年、甚至萬年一遇。”(目前已知最長壽的人是珍妮·卡爾芒(Jeanne Calment),逝世時為122歲。)

但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統計學家霍爾加·魯岑(Holger Rootzen)認為,這項新研究“方法得當,結論可信”,並且“分析了一組非常有意思的新數據”。魯岑並未參與此次新研究,但曾在去年十二月發表過一項研究,反對人類壽命存在上限這一說法。

為何105歲後死亡幾率會趨平

沃徹爾稱這一現象或與兩大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和所謂的“虛弱”選擇。虛弱選擇是什麼意思呢?假設有一群人參加畢業50週年的大學同學聚會,有些人依舊生龍活虎,有些人則較為虛弱。但再過25年,大多數當初身體虛弱的人都不會來參加75週年聚會了,因為他們去世的可能性更高。“所以25年後還會來參加聚會的人多數都是此前身強力壯的那些人。”

沃徹爾指出,他們在另外15個歐洲國家也收集到了相似的年齡與死亡率信息,或可為該研究結果提供支持。“意大利的極端長壽人口似乎總比其它國家要多,至少部分地區是這樣。”沃徹爾表示,“不過我們預計,在意大利觀察到的現象應該也能在其它歐洲國家的數據中得到體現。”但米爾霍蘭德認為,把這一結果套用到其它國家未免有些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