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有思想,估計會認爲人類是最讓它頭疼的生物,我們怎麼看人與自然的和諧?

ice-峰張開峰


人類和自然並沒有那“和諧”

令人震驚的澳洲物種消亡

根據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最新的考古證據顯示人類至少是在 6.5 萬年前 第一次踏上澳洲。

在這一段時間內,澳大利亞沙灘上,行走的生物,讓人嘖嘖稱奇:有200公斤重、2米高的袋鼠,當時澳洲最大型的掠食者袋獅,體型和如今的老虎差不多;

(袋獅復原圖)

樹上,有大大的無尾熊;平原上,則不會飛的鳥在奔跑,體型是現代鴕鳥的兩倍;灌木叢裡有蜥蜴和蛇;森林中有雙門齒獸,(外形像袋熊)......

(雙門齒獸復原圖)

然而,當幾千年後,所有這些大型動物都已經消失殆盡。

在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23種慘遭滅絕。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重新被“洗牌”。

有人說,氣候的變化導致了這次滅絕,但是,這樣的理由不能讓人信服。

研究顯示,45000年前,澳大利亞的氣候確實發生了異常改變,但這樣小小的氣候變遷無法造成如此大規模的滅絕。要知道,其中的雙門齒獸,直至那時,已經挺過了至少10次的冰河期。為何物種都在人類到達澳洲大陸之後的幾千年間大量滅絕?

此外,新西蘭的巨型動物,北冰洋的弗蘭格爾島地區的長毛象等物種滅絕的時間,恰好是在智人踏上這些地方的陸地之後。

(長毛象復原圖)

後來的工業革命,比起火把、石塊,我們擁有了更先進的武器。

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能夠更加輕而易舉地捕獵。

從1600~1800年間,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25種;從1800~1950年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了78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臺灣雲豹、中國犀牛、南極狼等物種已不復存在。白暨、蘇門答臘虎、北部白犀牛、.奧裡諾科鱷魚、小嘴狐猴等動物也瀕臨滅絕。

(渡渡鳥復原圖,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該反思了。


1.《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

2.《自然》雜誌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47285a


更多精彩,

來“螞蟻科學”小程序



螞蟻科學


很多年前,我國的古人就明白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概念!

今天,我們知道了很多的實際事實。

一個正常人的身體水分佔了70%,地球表面積也是;人體的血液循環由心臟輸出動脈系統與吸收靜脈系統組成,地球也是,它由海洋中很多的漩渦形成了大地之口(最明顯的便是百慕大區域),吸入海水,進入地球內部形成一套吸收與消化的過程,然後,清潔的淡水通過岩石縫隙、暗河藉助地球內部強大的壓力滲出地面形成無數的山泉,匯成溪澗,匯成江河,最後再匯入大海。這,便是地球的生命之水的循環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