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禍首竟是它!

↑ 點擊上方“中日友好醫院”關注我們

撰稿 | 張黎

改編整理 | 宣傳辦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每次上完課,王老師都腳疼到無法直立。。。。

這種情況已出現一年有餘,對於40歲的男老師來說,身體重量正漸漸演變成不可承受之重,對視講臺如生命的他是個致命的打擊。

伴隨著足底、足跟部間歇性疼痛、麻木感,每次久站或行走後都會疼痛加劇,近一個月變得尤其嚴重,腳趾部皮膚髮亮、少汗,甚至出現輕微的肌萎縮,輾轉於當地多家醫院治療無效,王老師不得不暫時告別了他的講臺。

王老師輾轉來到中日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自述“我的症狀和網上查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狀很像,我應該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了”,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髮現,他患的並非腰椎間盤突出,罪魁禍首是“踝管綜合徵”!立即為他施以手術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他的生活漸漸回到正軌,就在昨天,他重返講臺了!

那麼,什麼是“踝管綜合徵”?特徵性表現是什麼?怎麼治療?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

什麼是踝管綜合症

人體踝部內側即內踝骨骼與肌腱等結締組織構成一個正常生理性狹窄通道,稱為踝管。踝管內有脛後神經通過。脛後神經支配足底感覺。任何原因導致踝管病理性狹窄、踝管內壓力升高均可使脛後神經受到卡壓,產生神經功能障礙,稱為踝管綜合徵。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任何引起踝管內壓增加的因素都可直接或間接壓迫脛神經及其分支,引起症狀。引起踝管綜合徵的原因有:①踝關節反覆扭傷,踝管內肌腱摩擦增加,引起肌腱炎,肌腱水腫增粗。②踝管內腫物如神經鞘瘤。③先天性肌肉發育異常。④先天性跟距骨橋,骨贅增生。⑤跟骨骨折移位。⑥全身系統炎症性關節病、糖尿病等。

本病好發於男性,特別是體力勞動者及經常運動的青壯年人,女性肥胖者亦多發,單側者多於雙側。

患者臨床表現不一,早期常因行走、站立過久而出現內踝後部不適。隨病情發展,患者可訴腳有燒灼或針刺感,活動後加重,但休息時亦可有疼痛,甚至從睡眠中痛醒,疼痛偶爾可向小腿內側放射,但一般不超過膝。有些病人會覺得走路輕一腳重一腳,像是走在棉花上,很難走穩。部分病人可有足跟、足底麻木,感覺減退或消失,重者可見足底皮膚蒼白、乾燥,汗毛脫落及足部肌肉萎縮。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2

踝管綜合症不必太焦慮

確診為踝管綜合徵的病人也不必太過焦慮,部分早期或症狀較輕的病人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如踝部制動休息、減少活動,穿寬鬆的鞋襪;亦可採用理療、推拿、按摩等方式緩解肌肉肌腱之間的粘連,進而緩解痙攣,症狀可減輕甚至消失。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進行踝管內注射治療激素。症狀較重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採用手術治療,踝管脛後神經顯微減壓術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微創手術方法。

該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切口位於內踝,切口僅數公分長,顯微減壓術是通過在顯微鏡下解除肌肉、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對踝管內脛後神經的卡壓來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綜上,編者在此整理了幾個患者提問率較高的問題做了解答:

01

對於一般保守治療進行3個月左右,而症狀加重或無明顯效果者,我們建議儘早手術治療,對踝管內的神經進行手術探查鬆解。

02

手術效果如何

踝管脛後神經減壓術的資料顯示:感覺障礙的緩解率可達95%,可有效預防足底潰瘍形成,且越早手術療效越佳。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03

需要做哪些檢查

大多數踝管綜合徵根據病史、查體、患肢動靜脈血管彩超、磁共振(MRI)以及肌電圖檢查可明確診斷,其中,MRI和超聲對於診斷軟組織病變至關重要,肌電圖的使用更有助於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04

手術有哪些併發症

根據踝管脛後神經減壓術的資料顯示:手術後1%的患者出現傷口延遲癒合及感染;5%的患者症狀緩解不明顯;3%的患者症狀復發。

05

早期如何預防

對於早期或輕度損傷患者,應多休息,給予彈性繃帶踝部固定制動,使踝關節的韌帶及關節囊鬆弛,防止踝部過伸、過曲、過度內外翻。同時進行局部熱敷、外敷中藥及中藥泡洗,一般能取得良好效果。

專家提醒

踝管綜合徵日益加重的麻木、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足底感覺減退至行走不穩、易摔倒,加大了受傷的風險,隨著病情進展,晚期甚至導致足底頑固性潰瘍形成,致治療過程漫長,風險加大。因此,如果出現了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麻木、乏力,應及早到專科就診,切不可大意!

專家介紹

張黎,醫學博士,中日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多發傷救治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外科學學系委員及教授委員會委員,2010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獲得者。

專業特長:

(1)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顱神經疾病;

(2)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腦癱等痙攣狀態;

(3)在國內最早開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及透析相關周圍神經病的外科治療,可 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無力等症狀,並可有效預防潰瘍及截肢,同時在周 圍神經卡壓綜合症、周圍神經腫瘤及損傷的顯微外科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

出診信息:週三上午神經外科專家門診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原创科普」足部不能承受之重,罪魁祸首竟是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