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是100%的纯种中国人

朝鲜人是100%的纯种中国人

汉代朝鲜地图

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载“武王封微子于宋,封箕子于朝鲜”。《后汉书·氵岁》:“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尚书注疏·卷五考证》:“朝鲜,箕子所封,不应在化外。”《周易集注·周易下》:“箕子逃之朝鲜,武王以朝鲜封之,因以洪范援于武王,人方知其不狂。”《旧唐书·温大雅传》:“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通志·四夷传·朝鲜》:“朝鲜,周封殷太师之国。”《通典·边防一·东夷上》:“周初,封商太师国于朝鲜。”《太平寰宇记·四夷·朝鲜》:“朝鲜,周封箕子之国。昔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食周粟,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朝鲜史略·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苏轼、应劭、颜师古等也认为,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是事实。 箕子是否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汉上易传·下经》说箕子“不受封,去之朝鲜”。《书传·周书·洪范》云“武王之得箕子,盖师而不臣也”,意即周武王以箕子为师,但并不以之为臣。也就是说,周武王尊重箕子的政治选择,并没有强迫他朝周。《尚书疑义·周书·泰誓》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箕子不受封的理由是:一是箕子作为商朝贤人,有强烈的尊君观念,“殷其沦丧,我罔为臣仆?”箕子虽然痛惜商纣王,但“无害其为爱君之心”,把商亡“归咎于天”。他想效法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周远走。二是“武王将立殷后,必以箕子为首,微子次之,而卒立武庚者,必二子辞焉”,也就是说,周灭商后,当立者应是身为太师、三公的箕子,而不是地位低于他和微子的武庚,说明箕子和微子肯定是拒绝了周武王的分封。

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 ,商代帝王商王帝辛(受德)(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箕子带五千人去朝鲜半岛),史称“箕子王朝”或“殷(本读依燕颖)氏箕子王朝”。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

燕昭王时曾和真番一同归属燕国,直到燕国被秦国所灭,后来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

朝鲜半岛虽然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居住,但是其王朝历史始于商代末年。

据《尚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分封逃亡在朝鲜的商朝旧臣箕子为王。朝鲜最早的历史文献《三国史记》,就把“箕氏朝鲜”列为朝鲜的第一个王朝。书中还记载,高句丽的祭祀奉箕子为神灵,尊为“箕子神”。

周初,周武王命召公释放了箕子。至于箕子是如何移居朝鲜半岛的,根据汉初儒生伏生所传《尚书大传》的说法,箕子是因为不愿意周朝来释放他,而自己前往朝鲜的。周天子得知消息后,便将朝鲜封给了他。箕子在接受周朝分封后,曾经觐见过周天子姬发。

武王向箕子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作《洪范》,向周天子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记载与《尚书大传》大致相同,只是先后次序略有不同,它认为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请教,箕子告以《洪范》。武王就以朝鲜封之。

班固《汉书·地理志》则认为,箕子来到古朝鲜的时间是在商朝末年,而不是武王灭商以后。当时箕子也许是看到商朝大势已去,便率领一部分商民迁居朝鲜。后来周天子封箕子于朝鲜,只是承认一种既成事实罢了。 以上古代汉文资料的记载,虽然存在一定的出入,但都不否定箕子入朝鲜这一事实。朝鲜的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也都赞同这种说法,并基于儒家正统文化观认为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对于箕子入朝鲜之事,考古学材料也透露了一些信息。中国商、周之际,大致相当于朝鲜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中期。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镞、石刀等。特别是其中数量众多的半月形石刀,这正是中国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中朝学者普遍认为它与商朝的灭亡是有关系的。

《尔雅·释地》相对于《尚书·禹贡》增加了幽州和营州,考古学也发现,商代中期开始大力开发辽宁地区的铜矿,而商朝一般习惯在铜矿附近的中转站建立据点城市,商末的伯夷、叔齐的孤竹国就是这样的据点城市。箕子之所以移民迁居东北,在文化上是有基础的。

自武王封箕子后,至于汉初,箕子后裔一直管辖朝鲜部分地区。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筑长城到辽东。这时箕子的四十多代后裔朝鲜王箕否,怕秦来袭,于是表示服属于秦,使朝鲜半岛“属辽东外徼”,就是属秦辽东郡以外的障塞,但是不肯朝会。

等到西汉初年,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汉时浿水指今天朝鲜境内的大同江),朝鲜“属燕”。后来卢绾反叛,逃亡匈奴。其部将燕人卫满因事牵连,聚党数千人逃出辽东塞,到箕否的儿子——朝鲜王箕准面前请降。

《三国志》中记载到箕准册封卫满为博士,并授予西部百里之地,令其守卫之,试图将卫满势力作为与汉朝的一个缓冲区。但是,卫满不甘人下,不断招引原来那些流亡在朝鲜的燕国人和齐国人以及役属真番、朝鲜“蛮夷”,积聚势力,蓄谋夺取朝鲜政权。

安逸远方的小王怎会是历经秦末战争的枭雄对手?公前194年,卫满派人谎报箕准,说有十路汉军进攻朝鲜,请求带兵回到王险城(今朝鲜平壤),保卫王都。国王箕准信以为真,准其带兵进京。卫满则趁机联合箕准政敌,发动突袭,一举战败箕准,使其带领部属、宫人远遁半岛南部地区,至此箕氏朝鲜亡。

卫满驱逐箕准后,自立为王,建都王险城,统治着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史称“卫氏朝鲜”。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了乐浪郡(约在今朝鲜平安南道,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汉四郡”存在时间并不长。公元前82年,西汉中央政府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于是在从前箕氏朝鲜和燕两个诸侯国管辖过的辽东地方,从燕、秦和初所置的辽东郡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辽宁省新宾北汉城),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

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管辖范围内的高句丽县建立了政权。

两汉、魏、晋时期,乐浪郡、玄菟郡的区域和郡治不断变化。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此外。在汉魏之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

根据史料记载,南部的三韩人主要来源于楚国的罗国人和卢国人。卢国和罗国同属苗蛮,公元前7世纪建国于汉江中游一带,两国距离很近,唇齿相依,曾经共同抵抗楚国入侵。但最终被扩张的楚国同时消灭,一起被迁到枝江然后又迁到长沙。之后卢戎的一支又到了辰州,在辰溪和泸溪一带安营扎寨。

而虎狼强秦灭楚后,一个叫“韩终”的方士带着罗氏、卢氏等楚国亡民有准备地逃离了秦国,渡海到了朝鲜半岛东南部,始有“三韩”:马韩为原住民,辰韩、弁韩来自中国,弁韩臣属辰韩。而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

公元前57年,辰韩部落联盟中斯卢部落建立新罗国。为什么叫新罗,就是区别于楚国原来的罗国。(韩国多罗姓和卢姓,其族谱皆注明来自中国楚国时代的罗国和卢国)。此后,新罗、百济、高句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新罗在唐朝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公元676年,新罗首次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新罗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又取代高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建都平壤,称北韩或朝鲜。

那朝鲜语,不是商代汉语,就是汉代汉语,不可能是别的任何语言。

朝鲜民族一直称是东夷族的后裔,东夷作为华夏族的一部分,历史有明确记载;

《孟子•离娄章句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朝鲜是五胡乱华,华夏民族的大劫难中,被游牧民族遮断和本土的联系以后,被同为中国人直辖郡县的高句丽吞并。才独立成国的。直辖郡县的意思就是,这里只有讲汉语,写汉字的中国人,皇帝任命的官员在这里行使职权,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燕国本来仅是个方七十里的伯爵国,通过征服和同化周边的蛮夷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壮大为方千里的战国七雄之一,其实战国其余六国的壮大走过的是和燕国是一模一样的道路。

现代汉语和朝鲜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按平均数算每堡二千五百户,每户五口算,堡数按顶天的数算四十个!不过区区五十万人!我不知道历史学家推测的四百万的依据是什么?但如果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的记录,北方根本就不可能有四百万人口!这就是北方汉人被杀绝的铁证!

永嘉之乱是310年,此时东晋都还没有建立!冉魏也还连影子都没有!而东晋还仅是南朝的五个政权中的第一个政权!这个数据还仅仅只是304年到310年区区六年的屠杀结果!

知道侯景之乱吗?区区一万褐人就把二十八万户的建康杀得百不存一二。仅仅三年多的大屠杀,南方就“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梁朝从次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很快就灭亡了!

南方区区一万野蛮人区区三年的叛乱的灾难会重过北方五个野蛮民族的主体长达一百多年的轮番蹂躏?

李渊爷爷李虎是魏文帝推行强制汉化,触怒鲜卑军人,发动六镇叛乱的鲜卑世袭贵族军官!隋文帝的祖上也是!

这也是五胡乱华杀光整个北方中国人后,南方仅存的那300万人且一半以上人口还是少数民族的楚人北迁,混杂大量百越语的楚地方言和鲜卑人学说汉语混合交流形成现代汉语的祖先,取代古汉语雅语。古汉语从阿尔泰语系演变成被今人归类为藏缅语系的原因(华夏和匈奴同源见《史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下上古汉语(先秦雅语)的发音,看看今日的越语,朝鲜语,日语和汉语的各方言,哪种对我们祖先的雅语保存得更地道一些!

那朝鲜语不是商代汉语,就是汉代汉语,不可能是别的任何语言!汉语汉字是朝鲜人从商代至今唯一流行的语言和文字!

朝鲜王朝第4代国王世宗(세종)李祹(1397年生,1450年故)的积极推动下,学者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崔恒等人深入研究了中国的音韵学,并在借鉴周边多种民族文字基础上,于15世纪创立了现行朝鲜文字。这是一种采用方块字字形的拼音文字。但遭到朝鲜社会从上到下的一致激烈抵制,士大夫们贬称为“彦文”,意即低等文字,所有官家文案和多数文学及学术著作依然用汉字和汉语文言文书写,甚至发布官方命令宣布禁止“彦文”从《训民正音》中可以看出,作为“彦文”的倡导者,世宗国王其实也并非站在取代汉字的目的在行事,他倡导“彦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进文明教化,即训民;为方便朝鲜人学习汉字,即对每一个汉字都用“彦文”标注其发音,以学习准确的汉字发音,此乃“正音”。

“彦文”由于没有四声,造成汉字词中同音异意词汇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汉语,朝鲜人要区别同音词只能靠表意的汉字。所以在朝鲜,几乎就是一种摆设!没有谁真会傻到用这种文字写作!

1910年开始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当局为彻底消灭朝鲜人的民族性,大肆打压“彦文”,在朝鲜各级学校教授“日文”和“汉文”即日语中的假名和汉字,引起朝鲜民族的激烈反抗,至此“彦文”被戴上了“抗日复国”的光环,而进一步远离其“文明开化工具”的本位。

1945年,朝鲜半岛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后,南北朝鲜的统治者为了标榜其正统性,不约而同地操弄文字政策博取民意。

在朝鲜,1940年代末即开始了废除汉字的民族文字政策,至1950年代初期汉字使用被彻底废止;几十年来,朝鲜不仅禁止使用汉字,而且限制汉字词的使用,“发明”了不少新固有词取而代之,目前已完全见不到汉字的痕迹了。

在韩国,当局于1948年颁布《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法案的实施效果虽说并不理想,但汉字的使用也开始减少,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朴正熙执政时期,官方再度强化“国字专用”政策,执行过程虽几经反复,但汉字使用减少的趋势进一步确定,目前除司法等部分专业领域、企业名称、历史古迹等外,汉字在韩国也基本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请大家记住,朝鲜人抛弃汉字的历史仅比越南早一点点!但源自于商代和汉代的汉语,他们至今在用!如果穿越回到汉代,先秦时期,和现代汉语比,朝鲜语是更有资格和我们的祖先对话的保留了更多我们祖先的先秦雅语的现代语言!甚至比源自于混杂了大量戎狄语的古秦国语或混杂了大量百越语的古楚国语的越南语更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