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年輕人就像那隻宅在家裡,沒有朋友,一個人旅行的青蛙,雖有著一個人的清淨和自在,但也有著一個人的孤獨、苦悶和自憐。

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回到家的旅行青蛙是在看書

近日網友在經過杭州大廈時,看到有人打出一條“尋蛙啟事”:尋蛙啟示,蛙寶寶徹夜未歸,我和你爸(李)澤言,等你回家。

繼諸多姑娘為《戀與製作人》裡的四個虛擬男朋友“爭風吃醋”後。這款尚未有官方漢化版本的《旅かえる》(《旅行青蛙》),也在近期爆發。

《旅行青蛙》是徹底的“性冷淡風”

它自從1月10日起霸榜中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應用的冠軍寶座,搜索量激增。這段時間朋友圈裡,不僅僅有女生們在與虛擬男友談戀愛,男男女女也都在養蛙。

雖然沒有漢化版本,但《旅行青蛙》的玩法簡單,非常容易上手。在遊戲裡,你有一隻寵物青蛙,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三葉草,以及為青蛙準備出門的食物和行李。

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旅かえる》截圖

而青蛙就是待在家裡,看看書、寫日記、吃飯、削木頭,然後出門旅行,遇到旅伴,帶回土特產,寄你明信片……對於青蛙的任何舉動,你沒有干涉的權利,你只能看著,或者等著。

從遊戲形式上,《旅行青蛙》並沒有什麼突破,它的前身有點像是千禧一代童年時期的玩具“電子寵物”。電子寵物從一個“蛋”開始養,可以養到寵物成年、配種、生寶寶。但青蛙和電子寵物在“養成方式上”卻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電子寵物的養成模式是,你要不停地照顧它的各種吃喝拉撒,餓了要喂吃的,渴了要喂喝的,病了要喂藥,睡了要蓋被等等。這其實是許多遊戲的根本特徵,“打怪升級”,養一隻電子寵物就像闖關。

但《旅行青蛙》不同,它是徹徹底底的“性冷淡風”,你除了給青蛙買買東西收拾收拾行李外,不能干涉它的任何舉動,也不能跟它交流。它更像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安排和旅行。

《旅行青蛙》是年輕人自我形象的投射

任何養成遊戲都有一個本質性的共同特徵,寵物寄託著玩家的情感,寵物與玩家的關係是現實社會關係的某種投射。即便“性冷淡風”的《旅行青蛙》也是如此。

眼下的日本,被日本戰略學家大前研一稱之為“低慾望”的一代人,喪失物慾和成功欲,不結婚不生育,宅,不社交,一個人過著無慾無求的小確幸日子。

《旅行青蛙》出自日本遊戲公司就不奇怪了,這隻“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吃飯、看書、睡覺,“一個人”旅行,不怎麼與其他人互動的青蛙,其實就是年輕人自我形象的一種投射,是年輕人的數字化化身:低慾望,佛系,但又怡然自樂。

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吃飯的青蛙與看書的青蛙

中國這幾年流行的幾波青年亞文化,無論是“小確幸”“喪文化”“佛系”,其源頭都是日本。

不少人注意到,如今中國年輕人呈現出與日本年輕人某種相似的精神和情感狀態。《旅行青蛙》在中國社交網絡的流行,也在於那種低慾望、佛系、一個人生活、又能怡然自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養蛙”背後是深刻的孤獨

不必諱言,高速發展的中國也帶來轉型的陣痛,面對著高居不下的房價、難以跨越的階層流動、複雜的人際交往,不少年輕人放棄了抗爭。他們只能訴諸個人心理,儘量調節情緒,讓自己更快樂起來。

但這怡然自樂中,卻又不時流露出某種苦澀的味道,那種味道是孤獨。

不少人在社交網絡上留言:“我家蛙子不出門,揹包都整理好了,看了一下午書,一點動靜都沒有。老媽不需要你上清華北大,快出去浪啊!”“沒有小朋友跟你玩嗎,不要這麼自閉,多認識些朋友有好處。”

這隻“一個人”吃飯睡覺的蛙,正是另一個孤獨的你

這呼告,更像是對自己說的。不少一個人生活的年輕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叫“空巢青年”。

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打拼;他們孤身一人,沒有太多朋友,也沒有什麼業餘娛樂,日子孤寂單調無聊;而生活的諸多不順意,最終讓他們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空巢感和無歸屬感,他們與人群背離,在城市的繁華之外找到暫時的精神撫慰。

這時,他們就像那隻宅在家裡,沒有朋友,一個人旅行的青蛙,雖有著一個人的清淨和自在,但也有著一個人的孤獨、苦悶和自憐。

面對真實的孤獨,勸誡常常顯得空洞,而真實的慰藉又難以獲得;好在還有一隻孤獨的青蛙,孤獨地面朝大海,那渺小的背影好像告訴著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種共鳴,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