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陳岙[ào]村隸屬於瑞安市塘下鎮,坐落於大羅山南麓山坳當中,地理位置偏僻。該村經過治水、治山、舊村改造“三大戰役”,10年間從一個重汙染工業村變成浙江生態名村,躋身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今天,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帶您探尋其蛻變背後的故事。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2016年,陳岙村共接待遊客25萬人次,實現營收1000多萬元。截至2016年底,該村共有518戶,1203人,全村工業總產值3.69億元,人均年收入31835元。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然而,過去的陳岙村,卻與貧窮、落後、飢餓、閉塞、偏遠相伴,村邊小溪雜草叢生,青山周邊滿是墳墓,村裡髒亂和水汙染現象嚴重。此外,村裡經濟狀況差,村集體負債一度達86萬元。

窮則思變,陳岙村實施了小流域整治工程,通過治水賺來“第一桶金”。2002年,村裡開始治理陳岙溪,上馬小流域整治工程,修建自來水廠來增加村集體收入。後來,村裡又啟動陳岙溪第二期和第三期蓄水工程。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陳岙村通過小流域整治,改善了生態環境,水廠還通過有償為周邊企業和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每年為村集體增收幾百萬元。近年來,陳岙村更是積極投身“五水共治”,徹底關停30多家非法電鍍企業和遷移合法電鍍企業9家,消除電鍍業對環境的嚴重影響。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除了“治水”,陳岙村還“治山”,遷移陳岙周邊山體上的5000多穴墳墓,整理出幾十畝山地,依靠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打造休閒宜居生態村。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針對陳岙村原有農房危、漏、亂、散,村容髒、亂、差的情況,陳岙村早在2003年制定村莊發展規劃時就準備著手舊村改造工作。整個農房改造項目設計總用地為13.4公頃,總建築面積122150平方米,總投資26261萬元,計劃建設安置房526套。如今,該村家家戶戶不用掏腰包都分到了別墅式套房。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歷經10餘年整治,村容村貌大變樣,優美的環境回來了,美麗的環境更是成了“搖錢樹”,每個與山水有關的項目都在為村民帶來收入。例如,沿陳岙溪建起約100畝的休閒娛樂健身場所,包括大型水上樂園、網球場等娛樂設施;陳岙溪1.7公里160米落差的水道漂流項目,每年營業額達600萬元。

如今的陳岙村,生產區域、生活區域、休閒區域涇渭分明。陳岙溪那頭,是5.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在休閒區,天然泳池、垂釣基地、激情漂流沿陳岙溪分佈,配套的農家樂、特色民宿已在謀劃。而溪這頭,古榕、市民廣場和文化禮堂又將休閒區與生活區隔開。整體佈局形成生產、生態、生活和諧共榮的一張網。

10年蛻變,這個山村如何從重汙染工業村變身宜居生態村?

未來,陳岙村將進一步佈局第三產業,將村內遺留的五六十家企業“請”出去,並計劃啟動木屋別墅、溫泉、養老健康產業等項目,將陳岙村打造成生態、宜居、宜業的休閒村莊。


對陳岙村的蛻變,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