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意味着什么?

“探索自我”意味着什么?

随着我看到的听到的越多,我慢慢发现,很多人的状态是: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但还没有严重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于是,在咨询过程中我会发现,探索自我可能比其它问题,更需要花些时间在上面。

有时候甚至我会觉得,我在和来访者,一点点的开始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有几个问题很显著:一是创伤的代际传承,我们的祖辈经历了中国动荡的起步发展,都不懂幸福和养育,因此我们的父母辈也有很多人不懂如何做父母。这就造成创伤一直在家庭中被传承。二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孤独、不断渗透国内的西方价值观和传统东方价值观的冲突等。我们是在价值观的冲突中生活和成长的。三是目前社会又处在巨大的社会改变浪潮中,大家浮浮沉沉,也看不太清楚未来。

我有时候觉得,我们接受的教育缺少了两种教育:

一种是生命的教育,就是关于自身价值、自尊自爱的

。还有一种教育,是关于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如何找到一种对我来说是“好”的生活。对我来说“好”的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是没有答案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接受别人给的答案。

于是在自我这个概念上,就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比如,当我去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怎样的生活,带来的,是一种尴尬的不知所措的迷茫。有的人甚至因为觉得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直接对我说,我不敢想。

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去思考,去实践所谓【探索自我】意味着什么?刚开始我以为除开现在的我以外有一个我不知道的,不清楚的自我存在,我找到了那个开关,我就能知道我的困惑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甚至我会觉得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然后就可以发生巨大的转变,就像被一道天启的闪电击中,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而后开始觉得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于是我想借由一些其它人的经验活方法,拓宽自己的边界,也许能知道点什么。参加活动,聆听各种讲座何分享。

但当交谈的人越多,听的故事越多。我便越发现,其实,生活哪有什么方法或者经验可以教授,最终,我们也只能成为我们自己的样子。

我有些迟钝,明白一件事总是需要很久的时间,而我也开始真的知道了什么叫“成为你自己”

这是因为你基本上成为不了其它人,所以要承认自己的独特的喜好,快乐。慢慢活得真实起来。

于是我开始在我自己的生活里去寻求我想要的,开始安身立命,开始确定属于我的“好”生活。

当我向外看我发现:我想要钱,就赚钱,自然也得承担赚钱的辛苦,我想要自由,就去尽可能自由,但也要承担自由的责任。想要好的亲密关系,就得去好好维持和去尝试,并接受束缚。

当我向内看我发现:我想要自立,自尊,自爱。以及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会开始面对我内心的嘈杂的否定的怀疑的声音“你不够好,你不够优秀,你很脆弱”

这是一种挺冒险的尝试的,因为放弃了别人甚至社会告诉的答案,重新开始建立自己的标准和原则。这中间的迷茫怀疑和崩溃,自己受着就可。

到现在我可能才稍稍对这个命题有一些新的体会。

01【探索自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我想说的第一点:自我的发展,总是从选择开始的。

设想一下,你在一个国企上班,工作稳定、生活平淡而无聊。这时候有同学跟你说,北京有一个新的机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但待遇还不错,你可以来试试。你有心想去,但是你知道,你父母会坚决不同意,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样的选择很艰难。因为它是从放弃开始的。你需要先放弃一个确定的东西,去换取未来的某种不确定的东西。为了减轻不确定性的焦虑,我们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寻找一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可靠指标。我们会遵循经济逻辑,想方设法量化损失、收益、风险、成本,通过计算收益得失做出决策。可是,就算你把自己变成一架能预测未来的巨大机器,你仍然很难做出选择。因为大部分选择遵循的不是经济逻辑,而是价值观逻辑,价值观逻辑无法从外界预测,没道理可讲,他只关乎我们的内心,关乎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很快有人从第二种做法中寻找答案:想方设法去发现「真实的自我」是怎么样的。也许你会用某个心理量表,咨询某个权威的心理专家,会告诉我们答案。如果专家告诉我,我是外向型人格,天生就有冒险精神,那我就去北京,如果专家告诉我,我的服从性很好,那我就听爸妈的话,留在国企舒舒服服的呆着。

这两种做法,前者的重点在「计算」,后者的重点在「发现」。但它们的重点都不在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知道自己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仍然有勇气去承担这种选择的责任,有勇气去回答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跟发现「真实的自我」有些不同。当我们说发现「真实的自我」时,我们在想象一个外在于我们的,已经存在的东西,它是由我们的过去经历塑造的。不知被藏在了什么地方,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它,就能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做出选择。而当被问到「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时,责任就在我们手里了。不是你根据「真实的自我」做出选择,而是你的选择塑造和成就了「真实的自我」。你的选择,就是这个问题的依据和答案。

该继续学业还是该放弃学业?该在本行业深耕还是该转行?该继续这份工作还是该辞职?该继续这段关系还是该分手?每一个选项背后,都是一个可能的自我,他们对着你喊「选我选我」,那个被选上的自我,会有机会茁壮成长,而那个没被选上的自我,会逐渐枯萎凋零。是你的选择,让可能的自我变成了唯一现实的自我。自我的形成,是从选择,逐渐开始的。

然而,这些选择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我们要选这个自我,而不选那个自我呢?为了完成这个选择,我们需要很多线索。这些线索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如果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诸多线索,需要你开放心灵,去实践中尝试和寻找。

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是:真实的自我,是在尝试中生成的。

关于自我形成,传统的思维方式,总是鼓励我们先把事情想清楚,再做选择,再去行动。想不清楚的时候,你还以为自己脑子不好用。其实真实的自我,是在尝试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你犹豫,不是你不聪明,那常常是因为线索不够。有时候,「做」是在「想」之前的。

我原来学习的时候,我想我肯定做不成咨询师的,我没有耐心,喜欢自由不喜欢束缚。重点是,于我自己而言,我更相信哲学比心理学能更长久的守护人的心灵。

还有,我知道做一个心理咨询,肯定会一直负债累累。而如果我选择这条路,那可能有十几年不为人知的辛酸。

但我在做着外贸赚钱的时候,有时会想,我是不是辜负了大学四年的那些学习的时光。

我其实也很喜欢一些心理学理论的,甚至我很尊敬我们一些做临床的老师。

总觉得,他们好像真的在帮助一些人摆脱痛苦。

有时候总是想起,他们分享的那些案例。

于是,我也不记得我是怎么就一下子发布了咨询的帖子。

刚开始我记得,我收费是随意定的,因为纯粹没想过有人前来。

但有人来了,我其实很认真的说,我才刚毕业,你也是我接触的第一个来访者,如果过程中,我让你觉得又不舒服不理解的地方,你直接说,或者重新找一个经验足够的咨询师更好。

那时候,有一些人,说,总感觉我在把人往外推。但他们不知道,我实在是太担心我带来不好的影响了。或者一不小心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不仅仅没帮上忙,还弄得更糟。

我甚至想,要不放弃掉,这辈子可以当个咨询师的想法,也许更轻松一些。

可是,在我这个探索的过程里。却也开始了,有一部分人跟着我一起,来重新思考,确认自我的模样。甚至开始走上了积极行动去建设自己未来的征途。

我才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课题。

甚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出路。

而我就像一个陪伴着的摄影师一样,拍摄出每一个来的人是如何度过一段不那么容易的时光的。

甚至,我记得我有一个来访者说,他感觉到我这一两年也成长了很多。他自己也一样。然后觉得这种关系还挺好的,可以无负担的谈论任何事情,还有个人积极的听着。甚至是记录着,心理上走过的每一步。

别的人看到的是我职位的上升,工资的变化。但咨询师不一样,看到的是我的想法,心态,情绪的起伏何转变。

也因为有这些积极的反馈,让我也最终确定,我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陪伴多一些人,也帮助多一些人。

所以我会花时间找我的咨询师,找我的督导。看到自己的更多的情结,梳理清楚。

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接待一些前来咨询的人,甚至还开始了心理野餐的活动。

这些点点滴滴的尝试其实都在尽力的往那个我想要成为的自我靠拢。

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但至少行动时,是带着兴奋的感觉的。

回过头来,我看到了我在做什么。我在通过尝试,培养那个可能的自我,让他逐渐成长起来。这个自由的咨询师角色,从模糊的念头,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但当然,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选择并不是空穴来风,但选择也绝非规划出来的。它是在尝试中逐渐形成的。

霍尼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有时候我们会用内心的冲突来代替现实的冲突,有时候内心的冲突越剧烈,表明我们不想行动的意愿越强烈。

但是你必须要走出这一步。当你为两个选择犹豫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为了成为那个可能的自我,我能做的最小一步是什么?

真实的自我是在尝试中逐渐浮出水面的。所有的选择都经历了从渐进式的累积到突变的过程。

所以,探索自我,其实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其中包括着选择出那个你想成为的自我,以及去行动和尝试,让那个【你想成为的自我】落地生根,发芽,生长。

自我其实还包括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职业,兴趣,爱好,还有关系。

有时候我想自我是一个瓶子,瓶子有多大,取决于你往里面填了多少东西。

如果,你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思考同样的问题,没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那自我也就大概是装着这些东西了。

探索是一个动词。

我现在有些想明白了,也许我们的一生就是去完成一个注定要消失的拼图一样。但是立体的,可以想象成一个你理想的家园。

用时间去换取材料,然后浇灌一颗颗种子,而自我,就是在这些探索的过程中,有的萎缩有的生长。

有的成为参天的大树。

​探索自我的过程,既是描绘出图纸也是落地开始一点点建设的过程。

我希望能把我的一生尽量搭的美好一些。

但这个过程,这个最终的模样,得由每个人自己去定义和实践。

你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也是所有问题的缘起。

而作为咨询师的我,希望让每个人开始确认,属于自己的“好的生活”,并开始创造和建设。

要注意,不是我以为的“好的生活”不是社会以为的“好的生活”而是你以为的。

最近,有一些人,问我,心理学是会给人洗脑嘛?

我想不是的,心理咨询的功效不过是帮助自己看清并坚定方向而已。

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但我还是喜欢着,这个探索的过程。

多看看,多走走,多行动,多交流,自我就开始展现慢慢展现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