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不幸坠楼,又是动画片惹的祸?

老杜一家住在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兴堰丽景小区,7月26日,8岁女儿小婷和5岁的朋友小强在家中玩耍时,小婷从6楼家中的厕所窗户外侧坠下,跌落在2楼平台,之后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3天后不幸离世。据了解,遇难的女孩疑因模仿《熊出没》攀岩情节而爬上窗户,因此发生了惨剧。(《成都商报》7月31日)

2017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一名5岁的女童,模仿《熊出没》中的情节,从家里找到一把雨伞,背起书包撑伞从11楼跳下,落到4楼平台,摔成重伤。(中国青年报)

孩子模仿动画片导致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家长对国产动画心存不满,并通过各种方法打压。但是,问题的根源真的在于动画片吗?

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不幸坠楼,又是动画片惹的祸?

动画片的人物与情节都有明显的夸张特征。为了配合剧情和市场需求,一些镜头或多或少会出现与实际不完全符合的夸大或错位。但是,这些艺术手法恰恰是动画片的魅力所在,或者令人捧腹大笑,或者呈现更加惊艳的视觉效果。

而一些家长对动画片的偏见,主要存在两个误区。

1、动画片是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没有动画片,就没有类似的事故发生。这是一些家长的观点。但是动画片只是一种艺术载体,哪怕没有动画片,真人影视剧,图书等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孩子不能看的内容”出现。而孩子模仿影视剧的情节也时有发生。安徽女童模仿《济公》的“自缢”情节、重庆男童模仿《神雕侠侣》挥舞水果刀。

生活中,家长往往因为工作或者家务繁忙,对于孩子看动画片的事情漠不关心。一旦孩子出了事,就把责任全部推给动画片。孩子是天真的。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会偏激地把责任归咎于动画片,义正辞严地控诉国产动画导致的恶果。动画片成了家长教育缺失的背锅侠。

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不幸坠楼,又是动画片惹的祸?

2、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

小孩子看的东西应该毫无色情、暴力瑕疵。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像《白雪公主》、《灰姑娘》都有明显的血腥暴力情节。要完全剔除这些家长眼中的“毒瘤”,童话只会丧失原本的魅力。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充满各种矛盾,让孩子看“纯洁无瑕”的动画片就和让孩子只喝蒸馏水一样滑稽,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不幸坠楼,又是动画片惹的祸?

事实上,国外对动画设立了明确的分级制度。对各种动画受众年龄段进行了严格划分。要想保护儿童不受到血腥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影响,按照年龄和功能对动画产品进行分级是必然趋势。

孩子看动画片,家长应该多陪在身边,进行引导和教育。

模仿是孩子认识世界一种很感性的方式。由于对事物的基本辨识能力还没有形成,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遇到有趣的东西时,想要更进一步地接触和了解。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想要占有,喜欢的人物就想学习,让自己成为一样的人。

如果家长能够抽空陪孩子一起看动画,并作出适当的解说,告诉孩子哪些是不能模仿的危险动作,帮助孩子区分现实与想象,那么结果会是双赢的。

这既让孩子享受到了观看动画片的乐趣,也给孩子做了安全教育指导。此外,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彼此也能享受陪伴中的亲情和快乐。 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发现,动画片并不是“幼稚”的代名词。其中蕴含的一些哲学道理,我们“大人”都没有参透。

女童模仿《熊出没》攀岩不幸坠楼,又是动画片惹的祸?

许多动画片会在特殊镜头里打上类似“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的字眼,或者直接由动画人物说明,但更多的,还是看家长的把关是否到位。

除了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什么事情不能做,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更有说服力。比如为什么不能玩火,因为火很烫,容易烧伤。比如为什么不能拿伞跳楼,因为电视里的伞跟家里的伞不一样,跳楼会很疼很疼。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准确的教育,健康成长。也希望未来的国产动画市场能够更加成熟,在恰当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关注公众号【稻草人童书馆】中国故事火热征稿中,公众号对话框菜单栏点击【故事汇】→【中国故事征稿】进入活动详情页。PS:写作风格请参考例稿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