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40年前,揚州是什麼樣子?這幾天,在網上流傳著一部40年前的揚州城市宣傳片——《古城揚州》,片中記錄了那個年代揚州城市建設和園林、文化等方面的情況。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文昌閣

對比40年前,很多市民驚歎揚州如今發生的巨大變化,紛紛為古城建設點贊打CAII。

宣傳片中的一幅畫面記錄了上世紀70年代末,石塔賓館門前的路況,從畫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路面不是很寬,路邊還有一排圍牆。家住附近的張秀山老人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張秀山說,當時旁邊都是牆沒有店,路還是土路,風一刮,塵土飛揚。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當年,揚州城市規模還不大,石塔賓館地段已處於城鄉結合部,周圍的道路也不平整,出行並不方便。張秀山回憶,那時還沒有石塔橋,他們搬過來的時候,石塔橋的位置是個小木板橋,橋的前面是水田,西邊馬路向北是掃垢山,當時還是土堆子,荒涼一片。揚州市民李雲華說,修建石塔橋的時候,材料是用起重隊的板車拖過來的,因為路不好走,板車要拖好長時間,非常吃力。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石塔寺

改革開放初期,揚州市啟動以“備戰備荒”為主要內容的“782工程”,石塔周邊路況得到改善,石塔寺和東邊的古銀杏樹得以保存。揚州市建委原副主任許炳炎介紹,為了古樹、石塔保留下來,把路中間設計成了綠島,同時在路中間做了人防出口。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鑑真紀念堂

城市宣傳片還記錄了40年前汶河路的路況,當時,汶河路文昌閣段路況相對比較好,而汶河南路和汶河北路則路基狹窄,路面不平。市民徐炳榮說,當年北小街到四望亭之間的路,路只有三米寬,中間還有民房,路面坑坑窪窪,自行車都不好騎。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文峰塔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揚州漆器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剪紙大師張永壽

這兩條路是40年前揚州城市建設的縮影,40年來,揚州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路網結構更加完善,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一核多組團”現代化大揚州格局基本形成,對此,市民紛紛點贊。市民們都說,如今揚州在交通方面發展太快了,城市環境也非常好,適合居住。隨著人口的增多,城市規模的擴容,城市相應的規劃、基礎設施方面建設也做得很到位,生活在揚州幸福、滿意!

40年前的揚州城是什麼樣子?

《古城揚州》宣傳片還記錄了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何園美景以及揚州漆器、玉器、剪紙等傳統文化,是40年前揚州實況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