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51届毕业生,她在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建十周年庆祝仪式上,针对中国大学的文科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资中筠

资中筠表示,现在一提到某个学科或某项研究课题,最常出现的问题就“它有什么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清华曾经引以为骄傲的那些人文领域大师们所做的学问,或赖以成名的著作,都经不起一问。

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资中筠

比如,

王国维《人间词话》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钱钟书《管锥编》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能对领导人决策提供参考,如果拿去申请课题,说不定得不到批准。何况,还有许多大师并不著作等身,若以现在的量化标准,他们有些人可能评不上高级职称。

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陈丹青画作《国学研究院》,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而且,更重要的问题是,谁来评价这些大师?因为现在的文科领域已经没有学术权威,只好用行政手段制订规则,而这些规则又只能来自表面的、形式的、可以量化的部分。所以,想要真正发展人文学科,不能追求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对于有用无用的问题,需要从更为长远的、精神层面的、全民族的,乃至全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考虑。

资中筠:若按照如今的学术评价标准,钱钟书的课题可能没法通过

资中筠自选集

此外,资中筠表示,现在很多人出国留学都选择前往美国,但是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其源头和前沿其实都在欧洲,而且所谓的学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也多是美国思想的特点。因此,在人文学科的国际交流方面,不要只盯着美国,也应当多关注欧洲学术界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