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一生不得封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命運使然嗎?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的一句“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成為千百年來鬱郁不得志,命運多舛人物共同的悲哀。人生於世,或遇到很多無奈的事情,即使自己做了再多的努力,也無法改變什麼。命運這個詞許多人不信,但又不得不信。所謂馮唐易老,只因為自己性格耿直,雖朝野上下都以為他有政治才能,但終不能做很高的官;等到被真正啟用的時候,都已經九十多歲了,已然若何!

飛將軍李廣一生不得封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命運使然嗎?

飛將軍李廣·網絡供圖

而“李廣難封”,自己一生征戰匈奴,使得匈奴數年不敢冒犯大漢邊界,如此功績也確實應該封侯。而且無論是一起參軍的人,還是自己的手下,很多人都被封侯,唯獨自己。甚至連漢武帝都知道他“命運不好”,自己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冊封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終於落得迷路受軍法,不忍受辱而拔刀自刎的悲劇。

飛將軍李廣一生不得封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命運使然嗎?

李廣畫像·網絡供圖

其實命運往往就這樣,它有時候是生下就定準了的,有時候卻是命運進程的使然,一個人的某一次行為,也都可以影響到命運。而李廣不得封,或許就是這樣的問題。客觀的情況是他初入軍營,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叛亂,自此聲名大楊;可是也正因為這一次的成名,而接受了梁王的軍印。就這樣在這一次大封武將的時候,而沒有被封侯。

飛將軍李廣一生不得封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命運使然嗎?

李廣劇照

而未被封侯還有個說法,可能對於世人的人更具有深思的啟發,那就是一念的狠毒。命運就是這麼令人無法捉摸,但也能使人有所察覺,所謂“心念一動,罪孽深重”。《史記》載,李廣也對自己始終不得封侯的問題感到困惑,就像當時有名的術士王朔請教,術士就讓李廣回憶一下這一生有沒做過讓自己悔恨的事。結果就是李廣曾在出任隴西太守時,誘騙了反叛的羌人,結果一天就把投降的八百多人殺害了。於是在術士的解讀下,不被封侯的原因就找到了“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飛將軍李廣一生不得封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命運使然嗎?

小人書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求問於術士,想必也就相信於此法。有了術士的認定,李廣似乎也就認命了,既然已經做得,便該自食其果。但為國效忠的恆心還是在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於是李廣在後來做了宮廷禁衛將軍後,仍然不忘的就是驅趕匈奴。在匈奴的又一次犯邊時,他又請命隨軍出發了,這一次就是生命的終點,奉命領軍匯合卻迷路,致使衛青所率大軍無法活捉匈奴單于,被軍法責問前自刎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